用人单位未依法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规则分为两类:
  ​​合法解除但程序违规​​:需支付“代通知金”(额外1个月工资);
  ​​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
  ​​核心依据​​:
  无过失性解除(如医疗期满、不胜任工作)需提前30日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
  违法解除(如无合法理由辞退孕期员工)需支付2N赔偿金。
用人单位没提前通知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四大典型场景与赔偿案例
  1.​​协商解除未提前通知:酒店经理的调岗争议​​
  某五星级酒店因品牌升级,与客房部经理王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当天通知当天解除,但未提前30日沟通。
  ​​赔偿方案​​:支付工龄6年的经济补偿(6个月工资)+代通知金(1个月工资),总金额7万元。
  2.​​医疗期满未履行告知:制造业技工的尘肺病纠纷​​
  某机械厂技工李某因尘肺病医疗期满无法返岗,企业直接发出解除通知。
  ​​违法点​​:未提前30日通知且未安排调岗;
  ​​赔偿金额​​:工龄8年赔偿金(8×2=16个月工资)总计12.8万元。
  3.​​经济性裁员程序瑕疵:电商平台的批量裁员​​
  某跨境电商因业务收缩裁撤50人,但未提前30日向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赔偿方案​​:补足经济补偿(N)+支付代通知金(1个月工资),工龄3年员工获赔4个月工资。
  4.​​违法解除叠加程序违规:私立学校教师的孕期辞退​​
  某私立中学在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辞退怀孕教师周某。
  ​​双重赔偿​​:违法解除赔偿金(2N)+未提前通知的代通知金(+1),工龄4年赔偿总额9个月工资。
  常见误区与法律风险
  1.​​混淆“代通知金”与“赔偿金”​​
  ​​案例五​​:某物流公司以“业务调整”辞退快递员张某,支付N+1补偿。实际因未举证“客观情况变化”,被法院判赔2N赔偿金,差额追偿3.6万元。
  2.​​误认“口头通知即生效”​​
  ​​案例六​​:某餐饮企业通过电话通知店长离职,因无书面记录被认定为违法解除,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程序赔偿。
  3.​​忽略特殊群体保护条款​​
  ​​案例七​​:某科技公司辞退工伤恢复期员工,因未提前通知且违反《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赔偿金总额提高至2N+医疗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