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是否需支付经济补偿,取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情形​​。其核心规则可概括为“​​非因劳动者过错解除需补偿,过错解除不补偿​​”,具体分为两类:
用人单位辞退劳动者要支付经济补偿吗?  ​​必须支付补偿的情形:包括协商解除、医疗期满无法履职、经济性裁员等;
  ​​无需支付补偿的情形​​:如劳动者严重违纪、试用期不合格、兼职拒不改正等。
  必须支付经济补偿的四大典型场景与案例
  1.​​协商解除:客服经理的调岗争议​​
  某电商公司因业务调整,与客服部经理张某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由于是企业主动提出解除,需支付N倍补偿(工龄5年补偿5个月工资)。
  2.​​医疗期满无法履职:质检员的职业病困境​​
  某食品厂质检员刘某因长期接触化学试剂导致职业性皮肤病,医疗期满后无法返岗。企业支付N倍补偿(工龄4年补偿4个月工资)。
  3.​​经济性裁员:连锁便利店的关店风波​​
  某连锁便利店因区域政策调整关闭10家门店,裁撤100名员工。企业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支付工龄3年员工王某3个月工资补偿。
  4.​​企业违法用工:快递员的社保维权​​
  某物流公司未依法为快递员李某缴纳社保,李某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提出解除合同,获赔N倍补偿(工龄2年补偿2个月工资)。
  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的三大典型场景与案例
  1.​​严重违纪:程序员泄露代码​​
  某科技公司程序员王某将核心代码上传至开源平台,违反保密协议。企业依据规章制度解除合同,无需支付补偿。
  2.​​试用期不合格:设计师的“能力陷阱”​​
  某广告公司试用期员工李某提交的设计方案连续3次未通过考核,企业以“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合同,无需补偿。
  3.​​兼职拒不改正:教师的“双重身份”​​
  某培训机构教师周某私下在外开设补习班,经企业书面警告后仍不改正。企业依法解除合同,无需支付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