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违法解除/终止: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2N倍月工资),如某物流公司因规章制度程序瑕疵辞退员工,法院判决支付双倍赔偿金7.2万元。
特殊情形:劳动者违法解除(如未提前通知离职造成损失),需赔偿培训费用或直接损失,例如某外企高管擅自离职致项目中断,被判赔偿公司18万元。
典型案例:
协商解除的经济补偿:设计师小王与广告公司协商解除合同,获工龄5年的补偿金5个月工资(N=5)。
违法解除的双倍代价:某私立学校在女教师孕期终止合同,法院判决支付2N赔偿金(工龄4年×2×月薪1.5万元=12万元)。
劳动关系消灭与附随义务
劳动关系终止:双方不再履行权利义务,如某电商平台程序员离职后无需参与新项目,企业不得要求远程协助。
手续办理义务:
离职证明:某制造企业未向技术员出具证明,致其无法入职新公司,被判赔偿3个月工资损失。
档案转移:某国企拖延办理档案转移6个月,员工通过劳动仲裁追索滞纳金1.2万元。
文件保存:用人单位需保存劳动合同文本至少2年,如某科技公司因未留存合同败诉,承担举证不利后果。
特殊群体的“法律保护罩”
医疗期顺延:某销售主管癌症治疗期间合同到期,企业不得终止劳动关系,否则需支付双倍赔偿金。
孕期/产期保护:女教师李某产假期间合同期满,企业单方终止被认定为违法,需恢复劳动关系并补发工资。
职业病观察期:汽车厂涂装工离职前未做职业健康检查,仲裁裁决合同顺延至检查完成。
高频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
1.企业的合规要点
程序留痕:通过OA系统发送解除通知,避免某餐饮企业因电话通知无效被判违法解除。
经济补偿计算:某金融公司误将奖金排除在月均工资外,补发员工差额4.8万元。
2.劳动者的维权路径
证据固化:快递员通过微信记录证明企业未提前通知解除,追回赔偿金3.6万元。
时效把控:某工程师超仲裁时效1天丧失12万元索赔权,凸显1年时效的重要性。
典型案例中的“法律温度”
违法终止的代价:某化工公司在员工产假期间终止合同,支付赔偿金2万元。
程序正义的胜利:某出租车司机医疗期内被终止合同,法院判决企业支付赔偿金并恢复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