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用范围:包括协商解除、企业过错、医疗期满无法履职等法定情形(如《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列举);
计算标准:按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N),不足半年按半月计算,超过半年不足1年按1年计算;
特殊限制:若劳动者月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补偿上限为12年(月薪按3倍封顶)。
经济补偿的四大典型场景与案例
1.企业过错解除:质检员的社保维权
某食品厂质检员刘某发现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提出解除合同,获赔N倍补偿(工龄5年补偿5个月工资)。
2.非过错性解除:程序员的技术淘汰
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李某因技术迭代无法胜任新项目,经培训仍考核不合格。企业支付N+1补偿(工龄4年补偿5个月工资+1个月代通知金)。
3.劳动合同终止:连锁便利店的关店风波
某连锁便利店因政策调整关闭社区门店,与店长协商调岗未果。企业支付N倍补偿(工龄3年补偿3个月工资)。
4.经济性裁员:电商平台的业务收缩
某电商平台因经营困难裁撤30%员工,依法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支付工龄2年员工张某2个月工资补偿。
经济补偿的常见误区与法律风险
1.“协商解除无需补偿”的认知偏差
部分企业误认为协商解除合同可不支付补偿。例如:某广告公司与设计师王某协商解约但拒付补偿,经仲裁裁决需支付N倍工资。
2.“高收入者无上限”的误解
某金融公司高管年薪超150万元,企业以“月薪封顶3倍”为由仅支付12个月补偿。法院判决支持企业,补偿总额不超过社平工资3倍×12年。
3.混淆经济补偿与赔偿金
某物流公司违法解雇快递员,支付2N赔偿金(工龄3年×月薪8000元×2=4.8万元),而非常规N倍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