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前30日书面通知
适用于劳动者无过错但存在医疗期满无法履职、不胜任工作、客观情况变化等情形。
职场案例:某食品厂质检员刘某因长期接触精密仪器导致视力下降,医疗期满后无法适应调岗的文职工作。企业提前30日书面通知解除合同,支付N倍经济补偿(工龄6年补偿6个月工资)。

当劳动者存在严重违纪、失职或违法行为时,用人单位可立即解除合同。
示例一:某物流公司快递员王某私自拆封客户包裹并盗取物品,企业依据内部制度当日解除合同,无需支付补偿。
3.批量裁员需提前30日报告
经济性裁员需向工会和劳动行政部门提前30日说明情况,并支付N倍补偿。
案例二:某连锁超市因区域政策调整关闭5家门店,向当地人社局提交裁员方案后,支付工龄3年员工李某3个月工资作为补偿。
未履行告知义务的法律后果
1.赔偿代通知金(+1个月工资)
若用人单位未提前30日通知非过错性解除,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替代。
示例三:某互联网公司因业务转型解雇UI设计师张某,未提前通知直接支付N+1补偿(工龄2年补偿3个月工资)。
2.违法解除需支付2N赔偿金
程序或实体违法(如未提供证据、违反禁止解除条款)将面临双倍赔偿。
案例四:某制造企业以“工作效率低”解雇质检员陈某,因未提供考核记录被判赔2N(工龄5年×月薪8000元×2=8万元)。
特殊人群的解除限制
1.医疗期、孕期、哺乳期禁止解除
劳动者在医疗期或“三期”内,企业不得以非过错性理由解除合同。
示例五:某教育机构在教师周某孕期期间以“岗位撤销”为由解除合同,仲裁裁决恢复劳动关系并补发工资。
2.职业病或工伤员工特殊保护
劳动者因工致残或患职业病,企业需保留劳动关系或支付高额补偿。
案例六:某建筑公司焊工赵某因职业性肺病被鉴定为五级伤残,企业不得解除合同,需按月发放伤残津贴。
企业与劳动者的合规指南
1.企业的风险防控
制度明确:细化“严重违纪”标准(如某电商平台规定“虚假订单超5单即解除合同”);
程序留痕:通过EMS邮寄解除通知并保留签收记录(某餐饮企业因未送达败诉,额外赔偿1个月工资)。
2.劳动者的证据策略
留存薪资证明:通过银行流水确认平均工资(某销售主管因企业漏算绩效奖金,仲裁追回差额1.5万元);
书面沟通记录:通过邮件确认调岗协商过程(如某文员拒绝异地调岗,保留聊天记录作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