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变更需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认。这一原则适用于工作内容、薪资、地点等核心条款的调整。
  ​​职场案例​​:某互联网公司与程序员小王签订劳动合同,约定月薪2万元。后因业务调整,公司提出将薪资降至1.5万元。小王拒绝后,公司单方降薪的行为被劳动仲裁判定违法,需补发差额。
  ​​关键要点​​:
  变更需明确具体内容(如调整岗位名称、薪资结构);
  书面协议需由双方签字盖章,避免手写涂改等不规范操作。
劳动合同的变更具备哪些条件?  法定单方变更:用人单位的“特殊权限”
  在特定情形下,用人单位可依法单方调整劳动合同,但需满足合理性、合法性要求:
  ​​劳动者不胜任工作​​:某教育机构销售员连续3个月未完成业绩指标,企业可单方调岗至客服岗,并提供岗前培训;
  ​​医疗期满无法从事原工作​​:某制造厂员工因工伤康复后无法操作精密仪器,企业可调整至仓库管理岗,薪资不得低于原岗位80%;
  ​​客观情况重大变化​​:某餐饮连锁因门店关闭,将厨师调至同城其他分店,需保障通勤补贴或住宿条件。
  ​​争议焦点​​:某建筑公司以“经营调整”为由将焊工老张调至保洁岗并降薪30%,因未证明原岗位撤销的必要性,企业被判赔偿3个月工资。
  口头变更的“灰色地带”
  即使未签订书面协议,若双方实际履行变更内容超过1个月且不违法,可视为有效。
  ​​典型案例​​:某电商公司口头通知设计师李某每周居家办公2天,李某未提出异议并实际执行3个月。法院认定该变更有效,因双方以实际行动达成合意。
  ​​风险提示​​:
  企业单方口头降薪(如从8000元降至6000元)且劳动者未明确同意,变更无效;
  劳动者需留存微信、邮件等证据证明被迫接受变更。
  特殊情形下的强制变更
  ​​法律修订或政策调整​​:2023年某市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企业需同步调整劳动合同中的薪资条款;
  ​​不可抗力或突发事件​​:疫情期间某外贸企业因订单取消,与员工协商缩短工时并降低薪资,双方签订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