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包括:
  全面履行原则:权利义务的“双轨并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核心要点​​:
  ​​用人单位义务​​:按时足额支付工资、提供安全劳动条件、缴纳社保等;
  ​​劳动者义务​​:完成工作任务、遵守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等。
劳动合同的履行原则  ​​职场案例​​:
  某连锁奶茶店与店员约定月薪5000元,但实际发放时以“绩效考核”为由克扣至4000元,且未缴纳社保。劳动仲裁判定企业需补发工资差额并补缴社保,因其违反全面履行原则。
  亲自履行原则:不可替代的“身份绑定”
  ​​法律内涵​​:劳动合同是特定主体之间的协议,义务必须由本人履行。
  ​​典型场景​​:
  ​​违法案例​​: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小张因项目紧急,私下让同事代写核心代码。企业发现后以“违反亲自履行原则”解除合同,法院支持该决定。
  ​​合规操作​​:某建筑公司要求焊工老李必须本人持证上岗,禁止他人代班,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责任明确。
  实际履行原则:拒绝“以钱代劳”的刚性约束
  ​​法律规定​​:除法定情形外,双方应实际完成合同义务,不得用赔偿替代履行。
  ​​争议案例​​:
  某电商公司违法解雇运营主管小王,小王要求继续工作而非赔偿。法院判决企业恢复劳动关系,因“实际履行优先于经济赔偿”。
  ​​例外情形​​:若原岗位已撤销(如企业破产或业务调整),则允许用经济补偿替代实际履行。
  协作履行原则:劳资双方的“共生法则”
  ​​法律精神​​:双方应互相配合,共同实现合同目的。
  ​​正反示例​​:
  ​​合规案例​​:某生物科技公司为研发人员提供实验设备升级培训,员工主动加班调试数据,双方协作推动项目按期完成。
  ​​违法案例​​:餐饮企业要求服务员旺季每日工作12小时,却拒绝支付加班费,导致员工集体投诉。劳动监察部门责令企业整改并补发费用。
  合法与合理善意履行原则:超越合同文本的“隐形红线”
  ​​法律边界​​:履行行为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且需符合公序良俗。
  ​​典型案例​​:
  ​​社保缴纳​​:某制造企业为节省成本,在合同中约定“不缴社保”,但因违反《社会保险法》被处罚并补缴;
  ​​劳动保护​​:物流公司要求快递员暴雨天照常配送,员工以“危害生命安全”为由拒绝,企业被判定不得以此扣减工资。
  从原则到实践:企业与劳动者的“避坑指南”
  1.​​企业的合规操作​​
  ​​制度设计​​: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绩效考核与薪资结构(如某科技公司将加班费计算规则写入员工手册);
  ​​动态管理​​:定期审核劳动合同履行情况,某酒店通过季度劳资协商会解决调岗争议,避免单方违约。
  2.​​劳动者的维权路径​​
  ​​证据固化​​:留存工资条、加班记录、沟通邮件(如设计师通过钉钉记录证明企业未提供约定设备);
  ​​法律救济​​: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继续履行合同或索赔,某销售员因企业单方降薪胜诉,追回3万元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