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制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保缴费(如某连锁奶茶店未给员工缴纳社保被罚款3万元);
互济性:年轻职场人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用于支付当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如90后程序员每月缴纳的8%养老保险进入社会统筹账户);
非营利性:社保基金专款专用,政府财政兜底(如某市基本医保基金出现缺口时,财政拨款15亿元补足)。
五大险种的职场应用场景
1.养老保险:制造业焊工的“退休账本”
某汽车厂焊工老李工龄30年,每月工资8000元,单位缴纳16%(1280元),个人缴纳8%(640元)。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基础养老金(当地社平工资×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总缴费÷139个月),合计约4500元,保障基本生活。
2.医疗保险:互联网大厂的“急诊报销”
程序员小王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花费3.8万元,医保报销2.5万元(起付线1300元,报销比例85%),自费部分用个人账户余额支付。生育险还为其妻子分娩报销了6000元。
3.工伤保险:建筑工地的“高空保障”
某工地架子工高空坠落骨折,经认定为工伤后,工伤保险支付医疗费12万元、停工留薪期工资(原工资100%发放6个月),并一次性支付伤残补助金9个月工资。
4.失业保险:新媒体运营的“过渡金”
某MCN机构倒闭后,运营主管小张办理失业登记,每月领取2142元失业保险金(当地最低工资的90%),同时免费参加短视频运营培训,3个月后成功再就业。
5.生育保险:外企高管的“产假权益”
某跨国公司女总监休产假158天,生育津贴按公司上年度月均工资3万元发放,共计15.8万元,丈夫也享受15天陪产假。
法律边界与典型案例
1.社保欺诈的“高压线”
伪造年龄参保:汕尾许某篡改身份证提前5年退休,骗取养老金25万元被判刑3年;
冒领死亡待遇:肇庆程某冒用亡父身份领取养老金11.75万元,被追刑责并罚款5000元。
2.劳动者的“维权工具箱”
证据留存:保存工资条、参保记录(如某外卖骑手通过APP缴费记录追讨单位欠缴社保);
投诉渠道:向当地社保稽核部门举报(重庆某火锅店员工集体投诉后,企业补缴社保费43万元)。
3.企业的“合规指南”
智能申报系统:杭州某电商公司使用税务联动平台,自动计算五险缴费基数(工资总额的16%-24%);
风险预警机制:深圳科技企业设置用工30日内参保红线,超期系统自动触发HR督办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