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劳动者是劳动合同的主动方,需满足以下条件:
1.法定劳动年龄
基本要求:年满16周岁(特殊行业经批准可放宽)。例如:某奶茶店雇佣17岁学生暑期兼职,需经监护人同意并签订专项协议;
年龄红线:某建筑工地违规雇佣15岁少年搬砖,被劳动监察部门罚款并责令整改。
2.劳动行为能力
健康条件:某餐饮企业拒绝录用乙肝病毒携带者担任厨师,因违反《就业促进法》被判定歧视;
特殊限制:某化工厂要求接触有毒试剂的员工提供健康证明,确保符合岗位需求。
3.身份多样性
外籍劳动者:某上海科技公司聘用美籍工程师,合同需注明工作许可编号并附中英双语条款;
残疾人群体:某公益组织为视障程序员提供语音编程设备,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保障权益。
用人单位主体:用工资质的“法律门槛”
用人单位需具备合法经营资格,主要类型包括:
1.企业法人
传统行业:某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与装配工签订3年期合同,明确工时与社保条款;
新兴平台:某跨境电商直播平台与主播签订合作协议,因实际存在考勤管理被法院认定为劳动关系。
2.个体经济组织
小微经济:个体奶茶店主聘用5名员工,虽未注册公司但需签订书面合同并缴纳社保;
新零售业态:某直播带货个体户与助手约定销售额提成,因接受选品指导被判定存在劳动关系。
3.非营利性组织
教育领域:某民办幼儿园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约定寒暑假工资发放标准;
公益机构:某动物保护协会招聘专职志愿者,因固定发放生活补贴需履行劳动合同义务。
4.特殊主体
国家机关:某市政府机关聘用编外司机,需签订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
宗教场所:某寺庙雇佣文员管理档案,法院认定其工作性质属于劳动雇佣。
1.跨境用工适配
大湾区协同:澳门居民在横琴某科技公司远程办公,合同需兼容两地社保政策;
语言合规:外籍员工合同附多语言版本,避免条款歧义引发争议。
2.非典型劳动关系
退休返聘:62岁工程师返聘至原单位,签订劳务协议而非劳动合同;
家庭帮工:雇佣家政阿姨打扫卫生,属于民事劳务关系不受最低工资约束。
法律意义:从契约到权益的“守护链条”
明确劳动合同主体的价值体现在:
权益保障:外卖骑手通过工资流水证明事实劳动关系,成功追讨工伤赔偿;
风险规避:创业公司使用“合作协议”规避社保,被裁定支付双倍工资;
合规指引: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标准化合同模板降低劳动争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