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者主动解除:权利与程序的平衡
1.常规离职:提前30日书面通知
劳动者在非试用期阶段,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合同。此情形下,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职场案例:某广告公司销售经理刘某因家庭原因需异地搬迁,提前30日提交书面辞职信。企业不得以“未完成季度目标”为由克扣工资或拒绝办理离职手续。

试用期内劳动者仅需提前3日通知(书面或口头均可),即可解除劳动合同。
示例一:某电商公司试用期客服小王因不适应工作节奏,口头告知主管后离职。企业需全额支付其试用期工资,不得要求赔偿。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程序与补偿的双重约束
1.非过错性解除:提前30日或支付代通知金
当劳动者存在医疗期满无法工作、不胜任岗位或客观情况变化等情形时,用人单位需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并支付经济补偿(N)。
案例二:某制造企业因生产线自动化升级,焊工老张无法操作新设备。企业选择支付“N+1”补偿(工龄5年补偿6个月工资),避免因未提前通知引发纠纷。
2.经济性裁员:程序合规的批量解除
用人单位因破产、经营困难需裁减人员时,必须提前30日向工会说明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示例三:某科技公司因业务收缩裁撤20人,依法履行报告程序并优先保留家庭负担重的员工,支付N倍经济补偿。
协商解除:灵活但需明确责任
根据《劳动合同法》,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但需注意:
用人单位主动提出:需支付经济补偿(如某教育机构与教师协商解除,支付3个月工资);
劳动者主动提出:用人单位无需补偿(如设计师李某因创业需求与企业协商离职)。
无需提前通知的特殊情形
1.用人单位违法:劳动者可即时解除
当企业存在拖欠工资、未缴社保、强迫劳动等违法行为时,劳动者无需提前通知即可解除合同,并可主张经济补偿。
案例四:某连锁餐饮店未为员工缴纳社保,服务员小林次日离职并通过仲裁获赔3个月工资。
2.劳动者严重违纪:企业可立即解除
若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如泄露商业秘密、旷工超限),用人单位可无需通知直接解除合同。
示例五:物流公司快递员私自倒卖客户信息,企业依据内部制度即时解雇并免除补偿责任。
未履行提前通知的法律风险
1.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若未提前通知导致企业损失(如项目中断、客户流失),劳动者需按实际损失赔偿。
案例六:医药代表张某突然离职致客户关系断裂,法院判决赔偿企业1个月工资。
2.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
违法解除(如未提前通知或缺乏证据)将面临支付2N赔偿金的风险。
示例七:某商贸公司以“业绩不达标”解雇销售总监,因未提供考核记录被判赔偿12万元(2×月薪2万×工龄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