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信息:劳资双方的“身份密码”
劳动合同需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基本信息,这是确立法律关系的基石。

科技公司案例:某跨境科技公司与外籍工程师签约时,附上中英文对照的工作许可证编号,确保双方主体资格合法。
劳动合同期限:时效约定的“三种形态”
固定期限合同:某物流公司与分拣员签订两年期合同,明确2025年1月1日至2026年12月31日的服务期限。
无固定期限合同:某制造业十年工龄技工续签时,依法转为无确定终止时间的长期合同。
任务期限合同:装修公司与设计师约定“项目验收即合同终止”,验收后自动解除劳动关系。
工作内容与地点:岗位职责的“空间坐标”
家政服务案例:保洁员合同中明确负责3个家庭的日常清洁,工作地点限定在福田区5公里范围内。
程序员调岗争议:某互联网企业单方将开发岗调整为客服岗,因未协商变更工作内容被判赔偿3个月工资。
工作时间与休假:健康权益的“保护阀”
标准工时制:跨境电商要求设计师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保证双休。
综合计算工时:某制造业旺季实行季度工时制,淡季集中补休,经人社部门备案合法。
特殊警示案例:某直播机构要求主播“24小时待命”,因违反休息休假规定被罚款10万元。
劳动报酬:薪资结构的“明码标价”
直播行业陷阱:某MCN机构合同仅约定“按流量分成”,未明确保底工资,主播月入不足最低工资标准时企业被责令补差。
制造业创新模式:新能源汽车厂采用“基本工资+效能奖金”结构,效能奖金占比不超过总收入的40%。
社会保险:权益保障的“强制底线”
代驾平台漏洞:某平台以“合作关系”拒缴社保,经穿透认定后补缴3名骑手养老保险12万元。
家政行业规范:正规家政公司为钟点工缴纳工伤保险,小时工擦窗坠落获赔医疗费8万元。
劳动保护条款:生命安全的“防护盾”
化工行业规范:某化工厂为接触有毒物质员工配备防毒面具,每季度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建筑行业警示:工地未在合同中明确高空作业防护措施,工人坠落致残后企业额外赔偿30万元。
特殊约定事项:权益博弈的“延伸战场”
竞业限制条款:某生物科技公司与核心研究员约定离职后2年内不得从事同类研发,企业按月支付补偿金。
服务期违约金:车企为工程师支付海外培训费50万元,约定5年服务期,提前离职按未履约年限比例赔偿。
元宇宙新挑战:某虚拟现实公司要求员工转让数字作品版权,因未明确分成比例引发仲裁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