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贴现是指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金融机构的票据行为​​。这是金融机构向持票人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核心方式,本质是票据权利的转移而非单纯借贷。在《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教材中,票据贴现被明确归类为"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的核心考点,考生需重点掌握其法律属性与会计处理规则。
票据贴现是什么  票据贴现的三大类型及实务场景
  ​​贴现(企业→银行)​​
  企业将未到期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面金额扣除贴现利息后支付余款。
  ​​案例​​:医疗器械公司销售CT设备给三甲医院,收到1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期限6个月)。因急需采购原材料,该公司持票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率5%,贴现期4个月。
  ​​计算​​:贴现利息=1,000,000×5%×(120/360)≈16,667元;实收金额=1,000,000-16,667=983,333元。
  ​​转贴现(银行→银行)​​
  商业银行将已贴现未到期票据向同业再次转让,属于金融机构间资金拆借。
  ​​初级会计考点提示​​:转贴现不涉及企业端操作,但影响市场流动性,是《经济法基础》中"货币政策工具"的关联知识点。
  ​​再贴现(银行→央行)​​
  商业银行持已贴现票据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融资,是央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规则要点​​:再贴现期限≤4个月,利率由央行制定(《暂行办法》第五条)。
  票据贴现的4大法律要件与考试陷阱
  ​​真实交易背景​​
  贴现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虚构交易将导致贴现无效。
  ​​背书连续性​​
  贴现需完成规范背书,记载"委托收款"字样(《票据法》)。
  ​​禁止贴现票据类型​​
  现金支票、远期本票(非汇票)不得贴现
  记载"不得转让"的汇票禁止贴现
  ​​贴现利息计算的特殊性​​
  公式:​​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易错点​​:异地承兑需加3天划款期(《支付结算办法》),如案例中若医院在异地,贴现天数需增加3日。
  ​​试题陷阱辨析​​
  试题:企业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若付款人到期拒付()。
  A.带追索权时企业需偿付(✓)
  B.所有贴现均产生或有负债(×,仅带追索权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