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买断式转贴现
票据所有权永久转移,贴入方(买入行)获得完整的票据权利,可自由持有、转卖或到期收款,并承担承兑人违约风险。
初级会计考点提示:买断式转贴现需终止确认应收票据,是《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票据终止确认的核心考点。
案例:某医疗器械公司持有一张1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剩余期限60天),向银行A贴现获得98万元。银行A因需补充流动性,将该票据以99万元买断式转贴现给银行B。银行B成为票据新权利人,到期直接向承兑行收款。若承兑行拒付,银行B可向出票人、背书人(含银行A)追索。
回购式转贴现
票据所有权暂时转移,贴出方(卖出行)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赎回截止日前)回购票据,贴入方仅提供短期融资。
关键规则:必须注明"赎回开放日"(最早回购日)和"赎回截止日"(最晚回购日),超期未回购则自动转为买断。
案例:银行C持有一张6个月到期的200万元商业承兑汇票,因临时头寸紧张,与银行D签订回购协议:以195万元转让票据,约定30天后以196万元回购。银行C到期赎回票据后继续持有;若银行C违约未赎回,银行D取得完整票据权利。
转贴现的三大功能作用
调节金融机构流动性
中小银行通过转贴现向资金充裕的大银行融资,缓解短期资金缺口(如季末存贷比考核),这是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
传导货币政策利率
转贴现利率市场化程度高,直接反映银行间资金供需状况。例如某年5月市场流动性紧张时,转贴现利率从1.5%升至2.3%,间接影响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定价。
分散信用风险
区域性银行可通过转贴现将单一企业的信用风险转移给全国性金融机构。如城商行将某制造业企业票据转贴现给国有银行,降低区域性风险暴露。
转贴现与直贴、再贴现的关键区别
维度 | 直贴 | 转贴现 | 再贴现 |
---|---|---|---|
参与方 | 企业 ↔ 银行 | 银行 ↔ 银行 | 银行 ↔ 中国人民银行 |
性质 | 企业融资行为 | 金融机构资金调剂 | 货币政策工具 |
利率 | 企业信用风险溢价 | 市场资金供需决定 | 央行直接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