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承兑人划分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并承担无条件付款责任,信用等级最高。例如,某汽车制造商向零部件供应商开具银票,银行承诺到期兑付,供应商可放心接收。
商业承兑汇票:由企业(非银行)承兑,依赖企业自身信用。例如,某地产公司向建筑公司开具商票,若地产公司资金链断裂,建筑公司可能无法兑付。

即期汇票:见票即付,无需等待到期日。例如,某零售商急需现金周转,可要求供应商开具即期汇票,当日到账。
远期汇票:约定未来某一日期付款,最长不超过6个月(电子汇票可延至1年)。例如,某装修公司收到客户开具的3个月远期汇票,可提前规划资金使用。
3.按流通载体划分
纸质商业汇票:通过实体票据传递,需人工盖章、背书,存在丢失风险。例如,某企业财务因邮寄纸质汇票被快递延误,导致供应商延迟收款。
电子商业汇票:通过央行ECDS系统签发流转,防篡改、可追溯。例如,某公司使用区块链电子汇票,10分钟完成跨省交易,避免纸质票据盖章错误。
大白话解读:企业的“信用白条”与“银行担保书”
商业汇票就像企业之间的“信用白条”——A公司给B公司打欠条,B公司可转给C公司抵债,但最终能否拿到钱,取决于开票企业的信用。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的“担保书”:比如包工头老张收到开发商开具的银票,即使开发商破产,银行也会兑付,相当于“双重保险”。
商业承兑汇票是企业的“欠条”:比如奶茶店老板用商票支付原料款,若奶茶店倒闭,供应商可能血本无归。
其他分类的通俗理解:
即期汇票是“现金等价物”,远期汇票是“定期存单”;
纸质汇票像“手写借据”,电子汇票像“加密短信”——前者可能被伪造,后者全程留痕更安全。
实务场景中的选择策略
场景1: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
优先选择银行承兑汇票(银票):某食品加工厂向农户采购原料时,农户要求开具银票,银行兑付保障使其愿意接受3个月账期。
慎用商票:某建材供应商接受地产公司商票后,遭遇延期兑付,被迫通过法律诉讼追讨(平均耗时18个月)。
场景2:大额交易风险对冲
组合使用:某机械出口商与海外客户约定“50%电汇预付款+50%银行承兑汇票”,既降低汇率风险,又保障尾款安全。
电子汇票锁定时效:某公司使用电子汇票约定“出票后180天付款”,通过系统自动提醒避免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