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承兑行为是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无条件支付票据金额,并在票据上签章确认的法定程序​​。承兑仅适用于远期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是初级会计考试“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章节的核心考点。
票据承兑行为是什么  例如,某建筑企业A向设备商B采购价值500万元的工程机械,双方约定以6个月期的商业汇票结算。A作为出票人签发汇票后,需由付款人(如A的开户银行)在票面签署“承兑”字样并盖章。一旦承兑完成,银行即成为票据的主债务人,B可在到期日直接向银行主张付款,即使A资金链断裂,银行仍须履行兑付义务。这一机制通过银行信用增强票据流通性,是初级会计考生必须掌握的核心逻辑。
  票据承兑行为的三大核心特征
  1.​​要式性:形式合法是承兑生效的前提​​
  ​​法定要求​​:根据《票据法》,承兑必须包含“承兑”字样、承兑日期及付款人签章。未记载承兑日期的,以法定3日承兑期限的最后一日为承兑日期。
  ​​实务案例​​:某贸易公司因未在电子汇票的承兑栏勾选“同意承兑”选项,导致票据被系统自动驳回,引发供应链付款延迟纠纷。
  2.​​无因性:效力独立于基础交易关系​​
  ​​规则​​:承兑人不得以出票人与收款人之间的合同纠纷为由拒绝付款。例如,持票人通过合法背书取得汇票后,即使前手交易存在货物质量争议,承兑银行仍需履行兑付责任。
  ​​考试重点​​:2“承兑附条件视为拒绝承兑”,如记载“收到货物后付款”将导致承兑无效。
  3.​​连带责任:承兑人成为票据主债务人​​
  ​​法律后果​​:承兑后,承兑人取代出票人成为第一付款责任人,出票人降为从属债务人。若承兑人拒付,持票人可直接起诉承兑人,无需先追索出票人。
  ​​案例​​:某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后,持票人C因承兑银行资金短缺遭拒付,通过司法程序成功冻结银行账户并全额获偿。
  票据承兑的操作流程与考试重点
  1.​​提示承兑与受理期限​
  考试试题​​:试题考查“见票后定期付款汇票的提示承兑期限”,正确答案为“出票日起1个月内”。
  2.​​承兑的绝对记载事项与禁止规则​​
  ​​必须记载​​:“承兑”字样、承兑人签章(电子汇票需数字签名)。
  ​​禁止行为​​:附条件承兑(如“分期支付”)、部分金额承兑,均视为拒绝承兑。
  3.​​电子汇票承兑的特殊规则​​
  ​​ECDS系统操作​​:
  需在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完成承兑签章,系统自动验证贸易背景真实性;
  承兑信息实时更新,持票人可在线查询票据状态(如“已承兑”“已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