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行为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授权范围内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后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的制度。其本质是“借名行事”,核心特征包括:
代理行为是什么  ​​名义性​​:代理人必须以被代理人名义行事(如律师代理诉讼时需明确“受某某委托”);
  ​​权限性​​:代理范围受授权限制(如代购只能按订单要求购买指定商品);
  ​​责任性​​:行为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如员工签订合同后公司需履行义务)。
  ​​日常场景​​:
  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报名兴趣班(法定代理);
  朋友代收快递并签收(委托代理);
  律师代为出庭应诉(职业代理)。
  分类体系:代理的“三原色”
  (一)​​委托代理:意定之权​​
  基于双方合意产生,覆盖生活中90%的代理场景:
  ​​代购服务​​:消费者委托海外买手购买限量商品,需明确商品规格和价格区间;
  ​​企业签约​​: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合作协议,法律效力归于企业而非个人。
  (二)​​法定代理:法律赋权​​
  直接由法律规定,常见于特殊群体保护:
  ​​未成年人监护​​:父母代为签订入学协议;
  ​​失能老人管理​​:子女代理处理银行账户事务。
  (三)​​指定代理:公权介入​​
  由法院或行政机关指定,解决特定纠纷:
  ​​遗产管理​​:法院指定律师担任无主遗产管理人;
  ​​诉讼代理​​:无亲属的被告由司法机构指派法律援助律师。
  法律效力:代理的“三大法则”
  (一)​​有效代理的要件​​
  ​​权限合规​​:代驾司机擅自改变路线导致事故,超出授权范围需自担责任;
  ​​名义真实​​:房产中介隐瞒房东身份私自转租,合同可能被认定无效。
  (二)​​表见代理的特殊规则​​
  即使无实际授权,但存在权利外观时仍有效:
  ​​员工离职未公示​​:前业务员继续以公司名义签约,客户可主张公司履约;
  ​​公章盗用​​:若公司管理存在漏洞,善意第三人可要求公司担责。
  (三)​​代理滥用的法律后果​​
  ​​自我交易​​:房屋中介同时代理买卖双方赚取差价,需赔偿客户损失;
  ​​恶意串通​​:采购员与供应商虚抬价格,双方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生活图鉴:代理的“高频场景”
  (一)​​消费领域​​
  ​​直播代购​​:主播代粉丝砍价并下单,商品质量问题由商家承担责任;
  ​​社区团购​​:团长代收货款,若未按约定配送需向居民退款。
  (二)​​数字时代​​
  ​​电子签约​​:HR通过电子合同平台代企业签署劳动合同,需生物识别认证;
  ​​虚拟财产​​:游戏账号委托交易平台转让,需通过官方认证流程。
  (三)​​特殊场景​​
  ​​家事代理​​:夫妻一方为子女报辅导班,费用由家庭共同财产支付;
  ​​紧急救助​​:路人代昏迷患者签字手术,医院不得拒绝救治。
  法律禁区:不得代理的“红线行为”
  ​​人身专属性行为​​
  婚姻登记必须本人到场,代领结婚证无效;
  遗嘱须亲笔签名并按手印,代书遗嘱需严格符合法定形式。
  ​​违法行为​​
  代签虚假合同骗取贷款,代理人与被代理人共同入刑;
  代购走私商品,即便不知情也可能被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