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思表示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语言、文字或行为等方式,将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心意愿表达于外部的活动。它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直接决定法律行为是否成立及效力。例如:
意思表示行为  ​​网购下单​​:点击“立即购买”并支付款项,表达购买商品的意愿;
  ​​租房续约​​:租客继续支付租金,房东未提出异议,视为默示同意续租;
  ​​遗嘱公证​​:老人书面指定遗产继承人,无需他人同意即生效。
  意思表示由两部分构成:
  ​​效果意思​​(内在意图):如希望拥有某件商品的所有权;
  ​​表示行为​​(外部表达):如签订合同、口头承诺等。
  分类体系:意思表示的“表达图谱”
  (一)​​明示与默示​​
  ​​明示​​
  ​​口头形式​​:朋友间借款时说出“借你1万元,下月还”;
  ​​书面形式​​:签署购房合同、发送确认订单的电子邮件。
  ​​默示​​
  ​​推定行为​​:租期届满后继续支付租金,视为同意续租(《民法典》第140条);
  ​​沉默​​:在特定情况下(如法律规定、交易习惯)可视为意思表示。例如:
  网购商品7日内未退货,视为接受商品质量;
  房东收到转租通知后6个月内未反对,视为同意转租。
  (二)​​有相对人与无相对人​
​​有相对人与无相对人​
​类型​ ​典型案例​
有相对人 签订劳动合同、发送解除合同通知函
无相对人 抛弃旧家具、立遗嘱
  法律效力:从“表达”到“约束”的三重规则
  (一)​​成立要件​​
  ​​主体合格​​: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自主表达意愿,未成年人购买万元手机需监护人追认;
  ​​意思真实​​:排除欺诈(如虚构“限量促销”)、胁迫(如威胁签署不平等协议);
  ​​内容合法​​:约定贩毒分成协议因违法而无效。
  (二)​​生效时间​​
  ​​对话方式​​:当面说出“我愿意嫁给你”,即刻生效;
  ​​非对话方式​​:
  电子邮件进入对方指定系统即生效(如投标文件截止时间);
  公告发布即生效(如悬赏寻物启事)。
  (三)​​特殊规则​​
  ​​可撤回性​​:撤回通知需在意思表示到达前或同时送达(如撤销订单需在发货前完成);
  ​​解释原则​​:争议时优先结合交易习惯、诚信原则解读(如“一箱水果”按行业标准解释)。
  生活图鉴:身边的“意思表示档案”
  (一)​​数字时代新场景​​
  ​​直播购物​​
  主播喊“3、2、1上链接”,观众点击即构成购买意思表示;
  风险提示:未说明商品瑕疵可能构成欺诈。
  ​​智能合约​​
  区块链自动执行条款,如租房APP收到租金自动发送电子门锁密码。
  (二)​​传统领域高发区​​
  ​​民间借贷​​:微信转账时备注“借款”构成债权证据;
  ​​物业服务​​:业主大会投票选聘物业公司,多数决形成集体意思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