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单方行为
单方行为仅需一方意思表示即可生效,无需他人同意。例如:
遗嘱订立:老人通过书面文件自主决定遗产分配。
抛弃所有权:将旧衣物丢入垃圾桶,视为放弃所有权。
悬赏广告:发布寻物启事并承诺酬金,拾得者归还即可主张权利。
2.双方行为
双方行为需两个主体达成合意,典型形式为合同。例如:
网购合同:买家付款与卖家发货互为义务。
房屋租赁:租客支付租金,房东提供房屋使用权。
3.多方行为
由三个以上主体共同参与,常见于组织决策。例如:
公司章程制定:股东会议通过表决确定公司治理规则。
业主大会决议:小区居民投票决定物业管理方案。
二、按法律性质分类:合法与违法行为
1.合法行为
符合法律规定,产生受保护的权利义务关系。例如:
婚姻登记:依法结婚确立夫妻间的扶养、继承关系。
劳动合同:企业与员工约定薪资、工作内容,受《劳动法》保护。
2.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规范,需承担法律责任。例如:
虚假宣传:直播间夸大商品功效,需退一赔三。
高空抛物:造成他人损害,触发侵权赔偿责任。
三、按权利义务关系分类:有偿与无偿行为
1.有偿行为
双方互为给付,具有对价关系。例如:
网购交易:买家支付货款,卖家交付商品。
家政服务:雇主支付费用,保洁员提供清洁服务。
2.无偿行为
一方付出而不要求直接回报。例如:
赠与合同:朋友间赠送生日礼物无需支付对价。
义务帮工:邻居帮忙搬家不收取报酬。
四、按形式要求分类:要式与不要式行为
1.要式行为
需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生效。例如:
房产抵押:需在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抵押登记。
电子合同:采用可靠电子签名保障法律效力。
2.不要式行为
形式自由,口头或默示即可成立。例如:
超市购物:直接付款取货,无需书面协议。
即时借贷:熟人间的短期借款通过微信转账完成。
五、按行为效果分类:处分与负担行为
1.处分行为
直接改变权利归属。例如:
房屋过户:房产登记转移所有权。
股权转让:签署协议后股东身份变更。
2.负担行为
设定权利义务而不直接改变权利。例如:
租赁合同:约定租金支付义务,不转移房屋所有权。
借款协议:约定还款期限,不立即改变资金归属。
六、特殊分类:身份行为与财产行为
1.身份行为
涉及人身关系的法律行为。例如:
收养协议:建立拟制血亲关系。
离婚登记:终止婚姻关系并分割共同财产。
2.财产行为
以经济利益为核心。例如:
股票交易:通过证券账户买卖股权。
保险投保:支付保费换取风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