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据贴现是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如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转让给银行或金融机构,提前获得扣除利息后的现金的融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用未来的钱,换今天的钱”,而金融机构通过收取利息赚取差价。
举例:
某服装厂收到客户开具的一张面值100万元、3个月后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由于急需资金采购原材料,服装厂找到银行办理贴现。假设贴现利率为8%,银行扣除利息2万元(计算方式:100万×8%×3/12),实际支付98万元给服装厂。3个月后,银行凭汇票向客户收回100万元,赚取2万元利息。
票据贴现的三大类型
贴现(直贴)
定义:企业将未到期票据卖给银行换取现金,是最常见的融资方式。
案例:上述服装厂向银行贴现即属于此类。
转贴现
定义:银行将已贴现的票据转卖给其他银行,用于短期资金调剂。
案例:A银行因资金紧张,将持有的500万元已贴现票据以498万元转卖给B银行,B银行到期收回500万元,赚取2万元利息。
再贴现
定义:商业银行将已贴现票据卖给中央银行,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用于调节市场流动性。
案例:央行通过降低再贴现利率,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贴现融资。
票据贴现的完整流程
以企业向银行申请贴现为例:
申请与审核
企业提交票据原件、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材料,证明真实贸易背景。
银行核查票据真伪、背书连续性及企业信用。
计算利息与放款
利息公式:贴现利息=票面金额×贴现利率×贴现天数/360(若为异地票据需加3天划款期)。
例如:100万元票据,贴现利率6%,贴现期60天,利息=100万×6%×60/360=1万元,实付99万元。
到期收款
银行在票据到期日向付款人(承兑人)收款。若付款人违约,银行可向前手企业追索。
票据贴现的四大核心作用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中小企业可快速将应收账款转为现金流,避免因账期影响经营。
降低融资成本
贴现利率通常低于贷款利率。例如,2025年商业银行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而优质企业票据贴现利率仅3.5%-4%。
优化财务报表
企业通过贴现将应收票据转为银行存款,改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促进票据流通
票据经多次背书和贴现,成为供应链金融中的重要支付工具,例如核心企业用承兑汇票替代现金支付给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