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方行为是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的核心考点之一​​,也是企业经济活动中高频出现的法律事实类型。
  ​​单方行为​​(又称​​单方法律行为​​)是指​​仅凭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无需他人同意即可成立并产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债务免除、遗嘱设立、代理权撤销等,均属于典型单方行为。
单方行为是指什么  单方行为的三大核心特征
  1.​​意思表示独立性:无需合意即可生效​​
  单方行为的本质在于​​仅凭行为人单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无需相对方承诺或同意:
  ​​典型案例​​:
  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债务免除通知书》→债务关系即时消灭,无需债务人同意;
  公司法定代表人单方发布悬赏广告→行为人完成指定任务即可主张报酬。
  2.​​行为主体特定性:需具备完全行为能力​​
  因单方行为直接产生法律效力,对​​行为人行为能力要求严格​​:
行为主体特定性
​主体类型​ ​单方行为能力​ ​无效情形案例​
​完全行为能力人​ 可独立实施(如订立遗嘱)
​限制行为能力人​ 需法定代理人追认 15岁学生单方免除他人债务无效
  3.​​法律效果限定性:通常仅设定权利而非义务​​
  单方行为​​不得为他人设定义务​​,只能赋予权利或影响法律关系:
  ​​赋权型行为​​:
  遗嘱人为继承人设定遗产继承权(无需继承人同意);
  ​​变更/终止型行为​​:
  被代理人单方撤销委托代理权→代理关系终止。
  单方行为的分类与经济法应用
  根据意思表示是否需向特定对象作出,单方行为分为两类:
  1.​​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须向特定对象作出意思表示​​
  此类行为虽无需对方同意,但​​意思表示必须送达特定相对人​​:
  典型场景与生效要件
  债务免除→须向债务人送达免除通知;
  合同解除→须向违约方发送解除函;
  代理权撤销→须通知代理人及交易相对方。
  ​​经济法案例​​:
  供应商因采购方延迟付款,单方发出《解除合同通知》→合同关系自通知到达时终止。
  2.​​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意思表示无须特定对象接收​​
  此类行为​​意思表示作出即生效​​,无需针对特定主体:
  ​​遗嘱设立​​:遗嘱人书写遗嘱并签名即成立(死亡时生效);
  ​​放弃继承​​:继承人向遗产管理人提交书面声明→继承权即时消灭;
  ​​悬赏广告​​:企业发布“举报造假奖励10万元”公告→举报人举证即获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