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发主体:工商企业(如汽车厂、建筑公司等),而非银行;
信用背书:依赖企业自身信用,风险高于银行承兑汇票;
流通性:可通过背书转让或向银行贴现变现。
生活镜像:商票的“场景化应用”
1.供应链中的“信用接力”
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向电池供应商采购时,因资金紧张开具一张90天期商票,约定到期付款。供应商收到后,可向合作银行申请贴现,提前获得95%货款(银行扣除5%利息)。这种操作既缓解车企现金流压力,又让供应商快速回款,形成供应链信用循环。
2.小微企业的“融资救星”
一家服装厂接到大订单,需预付布料款但资金不足。布料商同意接收服装厂签发的60天商票作为支付工具。服装厂凭商票向银行申请供应链融资,3天内获得80%货款,确保订单顺利生产。
3.个人场景的“大额支付工具”
退休老人计划支付30万元手术费,但担心携带现金风险。医院同意接收其子女企业签发的即期商票,老人家属通过企业网银签发票据,医院次日即可到银行兑付。
4.国际贸易的“风险防火墙”
深圳出口商向德国客户发货后,客户开具跟单商票并附提单。出口商凭单据通过银行托收,若客户到期拒付,银行可扣押货物提单,保障货款安全。
核心特点:商票的“四大基因”
1.双重信用属性
付款人信用:若企业破产(如2024年江苏某地产公司案例),持票人可能无法兑付;
法律追索权:持票人可向前手、出票人连环追索,最长追索期6个月。
2.灵活期限设计
纸票:最长6个月,电票可延至1年;
分期付款:大额票据可拆分为多份支付不同供应商。
3.低成本融资优势
贴现利率:年化3.5%-5%,低于贷款利率;
无承兑手续费: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节省0.05%-0.1%费用。
4.严格合规要求
真实交易背景:需提供采购合同、增值税发票;
票据要素完整:缺漏签章或金额可能导致票据失效。
法律警示:商票的“三大禁区”
空头票据陷阱
某企业签发300万元商票后转移资产,构成票据诈骗罪,责任人被判刑。
超期未提示风险
持票人需在到期后10日内提示付款,逾期则丧失追索权。
违规贴现后果
陕西某贸易公司伪造交易合同贴现商票,被银行列入黑名单并罚款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