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心智正常)
如25岁程序员自主签署区块链开发合同
特殊突破:
16-18周岁未成年人,以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
如17岁电竞主播年收入超百万,直播合同自签生效
该资格具有三大法律效力:
行为有效性:独立签署房屋买卖合同、设立数字资产钱包
责任穿透性:需对AI客服承诺承担法律后果
权利完整性:可自主决定器官捐献、遗嘱订立
2024年某法院判例显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需对自身安全尽到注意义务,如在工地考察时不慎摔伤需自担责任。
生活化解读:从奶茶店到元宇宙的“自主权边界”
场景1:Z世代的“数字资产自由”
链上操作:19岁大学生自主创建NFT作品并交易→收益直接进入个人加密钱包
责任警示:若作品涉嫌侵权,需用全部财产赔偿
场景2:银发族的“晚年决策权”
医疗选择:70岁老人拒绝子女干预,自主选择临终关怀方案
财产处置:通过区块链遗嘱平台分配比特币资产
司法认定的“三重验证体系”
1.年龄核验:18周岁的“硬杠杠”
绝对标准:
20岁留学生网购奢侈品无需父母追认
但17岁留学生即使存款百万,未持续劳动收入仍属限制行为能力
2.经济独立性审查:劳动收入的“金标准”
认定要素:
收入稳定性:连续6个月工资流水
生活支撑度:覆盖食宿、教育等核心开支
新型争议:虚拟主播打赏收入是否计入劳动收入(2024年杭州判例持肯定态度)
3.心智状态评估:数字时代的双重挑战
传统鉴定:精神卫生中心出具认知功能报告
技术赋能:
脑机接口监测注意力水平
区块链存证日常决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