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因为劳动权利、义务没谈拢而产生的矛盾,简单说就是“员工和老板闹别扭了”。例如:
  ​老板说:“你上班迟到3次,扣你半个月工资!”
  ​员工说:“公司没提前通知考勤规则,这钱不能扣!”
  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纠纷,就是劳动争议。
  法律定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劳动报酬、社保福利、解雇赔偿等问题产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是什么  ​劳动争议的“六大战场”——你踩过哪些坑?
  劳动争议主要分为以下六类:
  ​1.确认劳动关系争议
  核心问题:到底是不是“自己人”?
  案例:某高纤公司与员工崔某签了“车间承包协议”,声称是合作关系。但法院发现崔某每天按公司规定打卡、领固定工资,最终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常见场景:
  未签劳动合同的兼职、临时工;
  外包员工实际受企业直接管理。
  ​2.劳动合同纠纷
  核心问题:合同怎么签、怎么改、怎么算违约?
  案例:张某与某公交公司连续签了两次固定期限合同后,公司拒绝续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法院判决公司违法,必须继续履行合同。
  典型争议点:
  试用期无故延长(如约定3个月却拖到半年);
  擅自调岗降薪(如程序员被强行转岗做销售)。
  ​3.开除/辞职引发的争议
  核心问题:辞退是否合法?离职赔偿怎么算?
  案例:某服饰公司拒绝支付男员工护理假工资,理由是“只有女性有产假”。法院判决公司补发工资,并强调男性依法享有护理假。
  高频纠纷:
  以“业绩不达标”为由辞退却拿不出考核标准;
  员工“被迫辞职”索要经济补偿(如拖欠工资3个月)。
  ​4.工资福利争议
  核心问题:钱给没给够?福利有没有?
  案例:外卖骑手小刘因暴雨天拒绝接单被扣工资,法院根据合同约定“极端天气可拒单”,判公司补发工资。
  常见类型:
  加班费争议(如“自愿加班”不付钱);
  年终奖、提成发放规则不明确;
  社保未足额缴纳(如按最低基数交养老保险)。
  ​5.工伤与劳动保护争议
  核心问题:受伤算不算工伤?公司管不管?
  案例:某电池厂员工因接触铅污染患职业病,但合同未写明职业危害。法院判决公司赔偿医疗费并整改防护措施。
  典型场景:
  上下班途中车祸是否算工伤;
  高温补贴、防护用具未发放。
  ​6.竞业限制与保密纠纷
  核心问题:离职后能不能去对手公司?
  案例:某体育公司前员工张某的妻子持股95%的公司与原公司竞争。法院认定张某通过配偶变相违约,判其赔偿违约金。
  争议焦点:
  普通员工被要求签竞业协议(如奶茶店员禁止跳槽);
  竞业补偿金未按时支付导致协议失效。
  ​怎么解决劳动争议?——四步走策略
  ​协商:直接找老板或HR谈(适合小额纠纷,如补发加班费);
  ​调解:通过工会或第三方调解组织解决(如社区劳动服务站);
  ​仲裁: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必经程序,耗时1-2个月);
  ​诉讼:对仲裁结果不服可向法院起诉(如涉及赔偿金额认定)。
  维权证据:
  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
  微信聊天记录、邮件通知;
  工伤认定书、医疗费用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