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方法律行为
定义:仅需一方意思表示即可成立,无需他人同意。
例子:
遗嘱:老人写下遗嘱将房产留给子女,无需子女同意即生效;
债务免除:债权人单方面声明免除债务人欠款,债务关系终止。
注意事项:单方行为可能涉及权利滥用,法律常设严格条件(如遗嘱需公证或见证人)。
双方法律行为
定义: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合意)才能成立。
例子:
买卖合同:顾客与商家就商品价格达成一致后签订合同;
租房合同:房东与租客约定租金、租期后协议生效。
特点:体现平等自愿原则,最常见于交易场景。
多方法律行为
定义:需三方及以上主体意思表示一致。
例子:
合伙协议:三人共同出资开餐厅,约定利润分配规则;
公司章程:公司股东会通过章程,明确治理结构。
应用场景:常见于复杂合作或组织设立,需平衡多方权益。
二、按是否支付对价分类
有偿法律行为
定义:一方获得利益需支付对价(金钱、服务等)。
例子:
网购:消费者付款后商家发货,双方互负义务;
雇佣合同:公司支付工资,员工提供劳动。
核心原则:等价有偿,体现市场公平性。
无偿法律行为
定义:一方获益无需支付对价。
例子:
赠与:朋友将旧书免费送给你;
无息借款:亲戚借钱不收取利息,仅需到期归还本金。
风险提示:无偿行为易引发纠纷(如赠与前反悔),法律常设撤销权限制。
三、按成立或生效形式分类
要式法律行为
定义:需特定形式(书面、登记、公证)才成立或生效。
例子:
房屋买卖:需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过户登记;
结婚:必须到民政局登记,否则婚姻无效。
法律后果:未采取形式可能导致行为无效(如口头遗嘱未经见证不成立)。
不要式法律行为
定义:无需特定形式,口头或行为即可成立。
例子:
超市购物:顾客拿商品结账,无需书面合同;
即时借款:朋友间临时借100元现金,口头约定即可。
优势:灵活便捷,适用于小额或即时交易。
四、按行为效果类型分类
财产法律行为
定义:涉及财产权益的设立、变更或终止。
例子:
股票交易:投资者买入股票获得股权;
抵押贷款:用房产抵押向银行借款。
核心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活动。
身份法律行为
定义:涉及人身关系或身份权益变动。
例子:
收养:通过法律程序建立亲子关系;
离婚协议:夫妻协商解除婚姻关系并分割财产。
特点:通常不可代理,且内容受法律严格限制(如禁止近亲结婚)。
五、其他特殊分类
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诺成性:意思表示一致即成立(如签订合同);
实践性:需交付标的物才生效(如保管合同,未交物品则合同不成立)。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直接导致权利变动(如房产过户);
负担行为:设定义务(如签订买卖合同约定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