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据无因性的三大核心规则
1.权利行使的独立性
票据权利与基础交易完全分离,持票人无需证明取得票据的原因是否合法或有效:
案例:某建筑公司凭背书连续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融资,银行仅需审核票据形式合法性,无需核查其与前手的工程款纠纷。
2.抗辩切断机制
票据债务人不得以与持票人前手的抗辩事由对抗善意持票人:
实务规则:若出票人A与收款人B因货物质量争议拒付,但经合法背书的持票人C仍可主张权利,A的抗辩仅能针对B,不得延伸至C。
3.举证责任倒置
持票人仅需证明票据形式合法(如背书连续、签章真实),票据债务人若主张持票人非法取得票据,需自行举证:
案例:某外贸企业持电子汇票追索,承兑银行以“基础交易涉嫌欺诈”抗辩但未能举证,法院判决银行需履行付款义务。
无因性规则的例外情形
例外类型 | 法律依据 | 实务场景 |
---|---|---|
直接当事人抗辩 | 《票据法》第十三条第二款 | 出票人与收款人因合同解除互抗票据责任 |
非法手段取得票据 | 《票据法》第十二条 | 持票人通过欺诈或胁迫取得票据无效 |
未支付对价 | 《票据法》第十条 | 无偿受赠票据不得优于前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