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付款期限:自出票日起至到期日止,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提示付款期:持票人需在到期日起10日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逾期可能丧失追索权。

商业承兑汇票如同一张“信用倒计时券”,6个月内必须完成兑付;
持票人需在到期后10天内“激活”这张券,否则可能变成“过期废纸”。
核心规则:有效期的“四大基因”
1.期限类型与场景适配
即期汇票:见票即付,适合紧急支付场景(如突发性原料采购);
远期汇票:最长6个月,用于账期管理(如建筑公司向水泥厂开具3个月期汇票)。
案例:
某食品厂向包装供应商开具90天期汇票,既缓解季度资金压力,又让供应商明确回款时间。
2.电子化转型的期限统一
新规实施后,电子商业汇票与纸质票据统一执行6个月最长付款期限,终结了此前电子汇票1年期的历史。此举旨在缩短中小企业账款回收周期,防止大企业利用长账期变相占用供应商资金。
实例:
广东某家电企业接收电子商票后,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实时贴现,资金到账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
3.分期付款的特殊设计
对于大额交易(如设备采购),可签发多张不同到期日的汇票。例如:
某医院购买千万级医疗设备时,分3张汇票支付(2个月、4个月、6个月各一张),匹配财政拨款节奏。
4.逾期处理的“双轨制”
10日内补救:超期提示付款时,持票人可出具书面说明,请求承兑人继续付款;
超10日追索:持票人仍可向前手、出票人追索,但需在6个月内行使权利。
生活镜像:有效期的“场景化应用”
1.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的“救命稻草”
浙江某服装厂接收品牌方开具的4个月期商票后,立即向银行申请贴现,获得95%货款用于支付工人工资,避免因账期断裂导致停产。
2.跨境贸易:汇率风险的“缓冲带”
深圳出口商向美国买家开具美元商票,约定3个月后付款。通过外汇远期合约锁定汇率,规避人民币波动导致的利润损失。
3.个人大额支付:房产交易的“安全阀”
上海购房者通过商业承兑汇票支付首付款200万元,约定6个月后兑付。开发商凭票向银行申请融资,购房者则利用账期筹集尾款。
4.政务采购:公共资金的“透明账本”
某市政府向绿化工程承包商开具商票,分3期兑付(30%、40%、30%),既保障项目进度,又实现财政资金可追溯监管。
法律警示:有效期的“三大禁区”
空头票据陷阱
2024年江苏某地产公司签发6个月期商票后转移资产,持票人到期无法兑付,法院判决出票人承担票面金额5%的违约金。
超期提示风险
某小吃店接收2万元商票后遗忘在抽屉,超10日提示期被拒付,损失相当于半月营业额。
签章不连续失效
贸易公司财务漏盖公章,导致100万元商票成废纸,需重新签发并支付延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