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法律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制定的、用于规范会计行为和调整会计关系的规则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会计工作的法律指南”​。它像一张大网,覆盖企业记账、报表编制、会计人员管理、财务造假追责等所有环节,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会计法律制度  会计法律制度的内容
  1.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行政法规: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3.部门规章:
  (1)财政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
  (2)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3)财政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的关系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律制度有着共同的目标、相同的调整对象、承担着同样的责任,两者关系密切。主要表现在:
  1.两者在作用上相互补充,在规范会计行为中,我们不可能完全依赖会计法律制度的强制功能而排斥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会计行为不可能都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不需要或不宜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的行为,可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实现,同样,那些基本的会计行为必须运用会计法律制度强制规范。
  2.两者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重叠,会计法律制度中含有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也包含会计法律制度的某些条款。
  3.两者在地位上相互转化、相互吸收,最初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就是对会计职业行为约定俗成的基本要求,后来制定的会计法律制度吸收了这些基本要求,便形成了会计法律制度,可以说,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
  4.两者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作用,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法律制度正常运行的社会和思想基础,会计法律制度是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形成和遵守的重要保障。
  《会计法》适用范围
  《会计法》的适用范围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会计事务。
  《会计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会计法》制定并公布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