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某化工厂违规排放污水,环保局调查后对其罚款50万元并责令停产整改。这里的罚款和停产令即属于行政处罚,目的是纠正违法行为并警示其他企业。
行政处罚的核心内容(种类)
1.法定种类
行政处罚:
(1)警告、通报批评。
(2)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3)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4)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
(5)行政拘留。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税务行政处罚:
(1)罚款。
(2)没收违法所得。
(3)停止出口退税权。
(4)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
2.理论分类
行政处罚
税务行政处罚
精神罚
行政处罚:警告、通报批评。
财产罚
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税务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行为罚
行政处罚: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
税务行政处罚:停止出口退税权、吊销税务行政许可证件
人身自由罚
行政处罚:行政拘留。
行政处罚的四大原则
法定原则
处罚必须有法律依据,且由法定机关执行。
案例:某城管局以“影响市容”为由没收摊贩三轮车,但因无明确法律依据被法院撤销处罚。
公正公开原则
处罚需与违法情节匹配,过程透明。
示例:市场监管局在官网公示某食品企业使用过期原料的处罚决定书,并说明罚款计算标准。
一事不再罚
同一违法行为不得被多次罚款。
案例:李某无证驾驶被交警罚款2000元后,运管局不得再以同一行为追加处罚。
教育与惩戒结合
处罚旨在纠正行为而非单纯惩罚。
示例:首次轻微超标的餐饮店只需整改免于罚款,但若再犯则从重处罚。
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
法律可设定所有处罚类型(如《刑法》规定行政拘留);
行政法规不得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如国务院条例不能新增拘留条款);
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吊销企业执照的处罚(如某省环保条例不能规定关闭工厂);
规章仅能设定警告或小额罚款(如某市城管局规定占道经营最高罚500元)。
行政处罚的程序要点
立案调查:行政机关需在2年内发现违法行为(涉及生命健康的案件延长至5年)。
告知权利:当事人有权陈述、申辩,甚至要求听证(如拟罚款10万元以上的案件)。
决定执行:罚款需通过指定银行缴纳,禁止执法人员直接收现金。
救济途径:不服处罚可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如某企业因“偷税”争议起诉税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