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伤医疗待遇
(1)条件
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且经工伤认定的,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①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
②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食宿费;
③康复性治疗费;
④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
(3)停工留薪期
①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职工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②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③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止享受停工留薪期待遇,按照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④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⑤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2.辅助器具装配费
3.伤残待遇
(1)条件
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评定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享受伤残待遇。
(2)内容
①生活护理费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②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十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③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支付。
4.工亡待遇
(1)条件及内容
①职工因工死亡,或者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近亲属依法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②1~4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不享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待遇。
(2)标准
①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②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③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5.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2)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3)拒绝治疗的。
工伤保险可以理解为“工作中受伤或患病时,国家和企业帮你承担医疗费、补偿工资”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事故责任在谁,只要符合工伤认定条件,员工都能获得法定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核心逻辑是“不追究过错,只保障权益”,就像给劳动者穿上一件“防护铠甲”,让工作风险不再由个人独自承担。
举一个外卖骑手的例子:
外卖员小李在送餐途中因避让行人摔伤骨折,被诊断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规定,他的治疗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全额报销,治疗期间工资照发,若留下残疾还能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即使小李因赶时间骑车过快(自身有过错),也不影响他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就是工伤保险“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体现。
工伤保险的四大核心特点
全覆盖:
谁需要参保:从企业员工到个体工商户雇工,甚至超龄未退休人员(如65岁返聘工程师)均可参保。
案例:奶茶店老板为3名店员缴纳工伤保险,店员操作封口机烫伤后,医疗费由基金支付,老板无需自掏腰包。
企业买单,员工0缴费:
费用全部由企业承担,行业风险越高,缴费费率越高(0.5%~2%)。
对比案例:
建筑公司(高风险行业)按工资总额的1.5%缴费;
会计师事务所(低风险行业)按0.5%缴费。
保障范围广:
包括意外事故(如搬运工被货物砸伤)、职业病(如教师因粉尘吸入患尘肺病),甚至“过劳猝死”(需48小时内抢救无效)。
特殊场景:程序员加班后回家途中突发心梗死亡,若认定为工伤,家属可获得丧葬补助金和工亡补助金(2025年标准约100万元)。
待遇全面:
医疗费用:目录内100%报销(如骨折手术、康复理疗);
工资保障:治疗期间按原工资水平发放(最长12个月);
伤残补助:根据伤残等级一次性发放(十级伤残补助7个月工资);
身故赔偿:家属可领取丧葬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等。
工伤保险如何发挥作用?——从参保到赔付的全流程
企业参保:
办理方式:
常规企业:通过电子政务平台提交营业执照、员工名单,系统自动核定费率;
建筑工地:按项目参保,总包方代缴保费覆盖所有农民工(如某地铁工程缴纳50万元保费,覆盖1000名工人)。
反面案例:2024年某小餐馆未给员工参保,厨师烧伤后老板自付20万元医疗费,还被社保部门罚款3万元。
工伤认定:
关键步骤:
事故30日内由企业申报(超期可由员工1年内自行申报);
提交劳动合同、诊断证明、目击证人材料;
社保部门15日内作出结论。
案例:设计师在办公室突发脑溢血,家属凭监控录像和病历成功认定为工伤。
待遇申领:
线上化操作:通过人社APP上传材料,系统自动审核发放(如伤残补助金3个工作日内到账);
争议处理:企业对认定结果不服可申请行政复议(如某工厂质疑员工下班买菜摔伤不算工伤,但法院维持原认定)。
常见误区澄清
“临时工不用参保”:错误!
哪怕只工作1天,企业也必须参保(如奶茶店兼职学生扭伤脚踝,仍可报销医药费)。
“上下班只有车祸算工伤”:不全面!
非机动车事故(如骑电动车滑倒)、公共交通故障(如地铁急刹导致摔伤)也可能被认定。
“工伤认定要企业同意”:不需要!
企业拒绝盖章时,员工可凭工资流水、工牌等证明劳动关系(如外卖员通过平台接单记录成功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