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货物收入,通俗来说就是企业靠“卖东西”赚的钱。这里的“东西”可以是手机、衣服、食品等实体商品,也可以是代加工的产品或工业性服务。比如包子铺卖包子、服装厂卖T恤、手机店卖手机,这些都属于销售货物收入。它是企业最核心的赚钱方式,直接反映企业卖货的能力。
销售货物收入是什么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
  小明开了一家奶茶店,一杯奶茶卖15元。2025年3月他卖了1000杯奶茶,总收入就是:
  1000杯×15元=15,000元
  这15,000元就是奶茶店的销售货物收入。
  但如果小明把店里闲置的制冰机租给隔壁小吃店,收了500元租金,这属于其他业务收入;而奶茶店中奖获得100元彩票奖金,这属于营业外收入。三者区别很明显:​只有靠卖货赚的钱,才算销售货物收入。
  什么时候能确认收入?掌握三个关键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和企业实务,确认销售货物收入需满足以下条件:
  ​东西交到客户手里,客户说了算​(控制权转移):
  比如网购衣服,只有快递显示“已签收”,客户能随意穿、卖或扔掉这件衣服时,商家才能确认收入。
  ​反例:若衣服还在运输途中被烧毁,损失由商家承担,此时不能确认收入。
  ​钱能收回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比如奶茶店卖给老客户100杯奶茶并挂账,如果该客户信用良好、长期合作,可以确认收入;
  ​反例:如果客户是濒临破产的公司,这笔钱大概率收不回来,即使奶茶已送达也不能确认收入。
  ​价格明确,成本可算​(金额能可靠计量):
  比如手机店明码标价,每部手机5000元,成本3000元,收入和成本都能清晰计算。
  特殊场景举例:
  ​分期付款:汽车4S店以分期方式卖车,总价20万元。假设一次性付款的现销价为18万元,则按18万元确认收入,2万元作为利息分期计入利润。
  ​以货抵债:服装厂用价值10万元的T恤抵偿15万元债务,确认收入10万元,剩余5万元视为债务重组收益。
  销售货物收入vs.其他收入:一张表看懂区别
销售货物收入vs.其他收入
对比项 销售货物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来源 卖商品(如手机、奶茶) 次要业务(如出租设备、卖废料) 非日常活动(如罚款、中奖)
核算科目 “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对企业意义 核心利润来源,长期稳定 偶尔发生,金额较小 不可持续,多为一次性收入
  例子对比:
  ​销售货物收入:手机店卖出100部手机,收入50万元;
  ​其他业务收入:同一手机店出租闲置仓库,收入1万元;
  ​营业外收入:手机店捡到客户丢失的耳机转卖,收入200元。
  会计怎么做账?三步走流程
  假设某服装厂卖出1000件T恤,每件售价100元(成本60元),增值税税率13%:
  ​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113,000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0元
  ​解读:收到113,000元(含税),其中100,000元是收入,13,000元是增值税。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60,000元
         贷:库存商品60,000元
  ​解读:卖掉的T恤成本从库存转出,匹配收入。
  ​处理退货:
  如果客户退回10件T恤:
  借:主营业务收入1,000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元
         贷:银行存款1,130元
  ​解读:收入减少1,000元,同时退回货款和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