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长期借款:银行融资的“主力军”
定义:向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1年的带息债务。
案例:
某制造企业为升级生产线获银行贷款1.2亿元(期限5年,年利率4.5%);
医院扩建病房楼获政策性贷款5,000万元(期限8年,财政贴息2%)。
利息处理:按期计提利息计入“长期借款-应计利息”(如年息500万元)。
2.应付债券:公开市场的“融资工具”
定义:企业发行的期限>1年的债券(如公司债、企业债)。
特殊处理:
溢价/折价发行:若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则溢价(如某公司债面值100元,发行价105元);
利息调整:按实际利率法分摊(如折价发行的债券每年调整利息费用)。
行业案例:
地铁集团发行20年期绿色债券融资10亿元(用于新能源列车采购)。
3.长期应付款:分期支付的“大额负债”
常见类型:
融资租赁款:分期支付租赁资产价款(如航空公司租入飞机,10年支付租金12亿元);
分期付款购资产:延期支付设备购置款(如工厂分期购买机床,3年付清800万元)。
计量规则:按未来付款额现值入账(如融资租赁飞机现值9亿元>合同价8亿元,按9亿元确认负债)。
4.特殊项目:递延收益与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收益:
政府补助:与资产相关的补助款(如芯片厂获政府设备补贴1亿元,分10年转入收益);
售后回租收益:出售资产后回租形成的递延收益(如某企业售后回租厂房,收益分5年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
因税会差异导致的未来应纳税额(如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形成暂时性差异200万元)。
行业特性:负债结构与战略关联
1.重资产行业:长期借款主导
制造业:设备升级贷款占比高(如汽车厂长期借款占非流动负债70%);
基建企业:项目融资依赖长期借款(如高铁建设集团贷款期限15-30年)。
2.资本密集型行业:债券融资突出
能源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如风电公司发债融资占非流动负债60%);
房企:高比例公司债(如某房企10年期债券融资占负债总额40%)。
3.科技与公用事业:特殊负债应用
科技企业:
政府补助递延收益(如生物公司获研发补贴2亿元,分5年确认);
公用事业:
环保项目专项借款(如污水处理厂获20年期低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