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原归类为非流动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但因合同约定或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需偿还的债务部分​​。这类负债需重分类至流动负债单独列示,以真实反映企业短期偿债压力。例如,某制造企业2023年借入5年期贷款800万元,2025年末需将2026年到期的150万元本金转入该项目。​​这是《初级会计实务》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核心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掌握其构成与判定逻辑​​。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包含哪些内容  核心构成:三类典型负债的重分类范围
  ​​1.长期借款的到期部分​​
  企业向金融机构借入的长期借款中,剩余还款期≤1年的本金及应付利息。
  ​​案例​​:某新能源公司2023年获5年期银行贷款1,000万元,按合同约定2026年需偿还200万元本金→2025年末该200万元需重分类。
  ​​2.应付债券的到期部分​​
  企业发行的债券中,1年内需兑付的本金及利息。
  ​​案例​​:某房企2022年发行5年期公司债500万元,2025年末需将2026年到期本金全额转入此项目。
  ​​3.长期应付款的到期部分​​
  包括融资租赁租金、分期付款购设备的未支付尾款等。
  ​​案例​​:某物流公司融资租入卡车,合同约定2026年支付最后一期租金50万元→2025年末该款项需重分类。
  ​​其他类型​​:
  ​​长期租赁负债到期部分​​:如厂房租赁合同剩余1年内需支付的租金(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赁》);
  ​​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部分​​:预计1年内转回的税款(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重分类规则:时间判定与操作要点
  ​​1.刚性时间标准​​
  ​​基准日​​:以​​资产负债表日​​(如2025年12月31日)计算未来365天;
  ​​临界案例​​:
  2026年12月30日到期(距基准日364天)→​​需重分类​​;
  2026年12月31日到期(距基准日365天)→​​不重分类​​。
  ​​2.例外排除情形​​
  ​​可无条件展期债务​​:若合同允许展期且企业有能力执行(如银行授信滚动续贷),无需重分类;
  ​​永续债​​:无固定到期日,始终保留在非流动负债。
  ​​3.常见操作误区​​
  ​​错误1:扩大范围​​
  ​​反例​​:将2年后到期的债券利息计入(仅本金到期部分需重分类);
  ​​错误2:忽略合同条款​​
  ​​案例​​:某企业未按分期付款计划表识别到期设备尾款,导致少计流动负债100万元。
       报表影响:风险信号
  ​​流动性风险“放大器”​​
  ​​短期偿债指标恶化​​:重分类增加流动负债,降低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案例​​:某企业原流动比率1.8,重分类到期负债300万元后降至1.3,触发银行风控审查。
  ​​现金流断裂风险​​:若未储备足够资金,集中到期债务可能引发违约(如某房企因1年内到期负债占比超40%导致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