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期间费用的三大核心特征
非对象化:与产品生产无直接关联(如管理人员工资、广告费);
损益直接性:全额计入当期损益,不递延(如季度利息支出);
分类固定性:仅含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反例:某制造企业将车间设备折旧费误计入管理费用,导致产品成本失真20%。
2.研发费用的特殊属性
研发费用是否属于期间费用,取决于其阶段属性:
研究阶段:探索性活动,结果不确定(如药物靶点研究)→费用化计入管理费用(属于期间费用);
开发阶段:具备技术可行性(如临床试验)→可资本化为无形资产(不属于期间费用)。
研发费用的“双路径”处理逻辑
1.费用化路径:研究支出的必然归属
研究阶段支出因不确定性高,必须费用化:
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案例:某AI公司基础算法研究支出300万元,全额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2.资本化路径:开发支出的转化条件
开发阶段支出需满足5项资本化条件(如技术可行性、市场潜力)才能确认为资产:
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XX专利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案例:某新能源电池企业完成原型机测试并申请专利,开发支出500万元转为无形资产。
3.行业特例:研发费用的灵活处理
软件行业:开发阶段支出占比超70%(如某ERP系统开发),资本化率较高;
医药行业:临床试验Ⅲ期前均为研究阶段,费用化比例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