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存货的流动性特征
存货是企业持有以备出售的商品或材料,通常在1年内完成出售或耗用,属于流动资产。其价值变动由市场供需、技术迭代等因素决定,而非因时间推移自然损耗。例如,生鲜超市的蔬菜库存可能在1周内售罄,无需像设备那样按月分摊折旧。
2.折旧的本质与适用对象
折旧是固定资产成本的分摊方式,用于反映长期资产因使用、技术进步导致的价值减少。例如,企业购置的生产设备价值1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每年计提10万元折旧。而存货的价值波动具有突发性(如电子产品降价),无法通过固定周期分摊。
3.会计处理的替代机制:跌价准备
当存货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销售费用)低于成本时,需计提跌价准备。例如,某家电企业库存智能音箱成本800元/台,因新品发布导致市价跌至600元/台,销售税费50元/台,则每台计提跌价准备250元(800-600+50)。这一机制更精准反映存货的即时价值,避免折旧的滞后性。
存货跌价准备:何时计提?如何操作?
1.计提的三大触发条件
市价持续下跌:如手机芯片因技术迭代导致价格腰斩;
产品过时或毁损:如食品变质、服装款式过季;
成本高于售价:如某型号汽车生产成本20万元,促销价仅18万元。
2.可变现净值的计算逻辑
直接出售的存货:NRV=售价-销售费用-税费。例如,书店滞销图书成本80元/本,清仓价50元,平台佣金5元,税费3元,NRV=42元,计提跌价38元/本;
需加工的存货:NRV=产成品售价-加工成本-税费。例如,家具厂木料成本50万元,加工成柜子需20万元,柜子售价跌至60万元,则木料NRV=60-20-5=35万元,计提15万元减值。
3.特殊情形的全额计提
当存货完全失去价值时,NRV视为零,需全额计提减值:
已霉烂变质:如药企受潮中药材;
过期无转让价值:如化妆品超过保质期;
生产淘汰无用途:如旧型号零部件。
存货与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对比
维度 | 存货 | 固定资产 |
---|---|---|
价值变动依据 |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 折旧分摊(年限平均法等) |
会计科目 | 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备抵) | 累计折旧(资产备抵) |
计提频率 | 期末按需计提 | 按月固定计提 |
价值恢复 | 可转回(NRV回升) | 不可转回(减值永久性) |
存货:某电商库存智能手表成本1000元/只,因新品发布市价跌至700元,计提跌价300元;若次年技术升级导致NRV回升至900元,可转回200元减值。
固定资产:企业购置货车50万元,按5年计提折旧,每年10万元;若3年后市价暴跌至20万元,计提减值20万元且不得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