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货成本是账面价值计算的起点,其构成因存货来源不同而存在差异:
外购存货的成本
包括采购价款、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直接费用,以及合理损耗和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例如:
某食品厂采购面粉100吨,单价5000元/吨,运费2万元,运输中合理损耗1吨,则单位成本=(100×5000)+20,000÷99≈5,151元/吨。
自制存货的成本
涵盖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例如:
家具厂生产一张沙发的木料成本2000元,人工费用800元,车间设备折旧分摊200元,总成本3000元。
特殊注意事项
非正常损耗:如因管理不善导致的原材料毁损,其成本不得计入存货,应直接列为损失。
仓储费用:存货入库后的存储费计入管理费用,而非存货成本(生产过程必需的仓储除外)。
关键点:成本构成直接影响后续跌价准备的计提基数,初级会计考生需严格区分可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支出。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账面价值调整的关键依据
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NRV)是存货的预计变现净额,其计算需根据存货类型分类处理:
1.直接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
公式:NRV=估计售价-销售税费-销售费用
案例:某手机厂商库存手机预计售价1500元/台,销售税费率5%,运费20元/台,则NRV=1500-(1500×5%)-20=1405元。
2.需加工的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
公式:NRV=产成品估计售价-至完工成本-销售税费
案例:服装厂库存面料可加工为外套,外套预计售价500元/件,加工成本150元,税费25元,则面料NRV=500-150-25=325元。
3.易错情形与风险警示
价格波动风险:生鲜超市的草莓3天内未售出,因腐烂导致NRV归零。
技术迭代影响:某电子厂芯片因新型号发布,旧款NRV下跌40%,需大幅计提跌价准备。
实务要点:NRV需以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状况为依据,且必须基于可靠证据(如销售合同、市场价格数据库)估算。
跌价准备的计提:账面价值的最终调整
存货跌价准备是账面价值的抵减项,其计提需遵循以下规则:
1.计提条件与步骤
条件:仅当存货成本>NRV时计提,差额即为跌价准备。
步骤:
①比较成本与NRV;
②按单个存货或类别计提;
③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
2.转回与结转机制
转回:若以前减值的因素消失(如市价回升),在原计提额度内转回。例如:某化工原料因供需改善NRV回升,冲回跌价准备10万元。
结转: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出售时,需同步转销对应跌价准备。例如:某企业销售已计提5万元跌价准备的库存商品,结转成本时需借记“存货跌价准备”5万元。
3.典型错误案例
虚增利润:某公司未对积压3年的羽绒服计提跌价准备,导致存货高估200万元,利润虚增。
税务风险:某建材企业将NRV低于成本的钢材仍按成本列示,被税务机关认定逃税,追缴滞纳金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