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员工相关:临时借款与代垫费用
差旅费借款:员工因公务预借差旅费,如销售部小王预借8,000元出差,报销前计入“其他应收款—小王”。
代垫费用:企业为员工垫付的水电费、房租等,后续从工资中扣除。例如,公司为员工代缴房租2,000元,计入“其他应收款—代垫房租”。
2.外部单位相关:押金与保证金
设备租赁押金:企业租用办公设备时支付的押金,如支付打印机租赁押金5,000元,合同期内计入其他应收款。
供应商保证金:为保障合同履行支付的款项,如原材料采购预付的履约保证金10万元。
3.其他类型:赔款与临时周转金
保险赔款:因财产损失向保险公司索赔的应收款项,如仓库火灾后应收保险赔款50万元。
备用金:部门周转使用的定额资金,如行政部门备用金3,000元用于日常小额开支。
关键提示:其他应收款需与主营业务严格区分。例如,销售商品产生的应收款属于“应收账款”,而员工借款则归入“其他应收款”。
管理要点:从核算到风险控制
1.定期清理与坏账准备
清理长期挂账:超过1年未收回的款项需重点核查。例如,某企业3年前支付的押金2万元因供应商倒闭无法收回,应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计提规则:按账龄或个别认定法计提。如某公司按5%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余额10万元则计提5,000元。
2.内部控制与审批流程
借款审批:员工借款需经部门负责人和财务双重审批,避免随意占用资金。例如,技术部申请设备调试备用金需提交用途说明。
押金台账管理:建立押金收付登记表,记录合同编号、金额、回收期限等,防止遗漏。
3.行业差异与优化策略
制造业:关注供应商保证金和原材料预付款,需与采购合同挂钩。
服务业:重点管理客户押金和员工备用金,如酒店收取客户入住押金1,000元。
常见误区:科目混淆与操作漏洞
1.错误计入应收账款
误将押金计入应收账款:如某企业将设备押金计入应收账款,导致主营业务收入虚高。
2.长期挂账不处理
未及时核销坏账:某公司5年前员工离职时未归还借款1万元,长期挂账导致资产虚增。
3.忽略税务风险
押金未确认收入:合同到期后未退还的押金需转为收入并计税。例如,租房押金2万元到期未退,应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并缴纳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