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赊销属性与法律约束
应收账款的核心是基于商业信用的赊销交易,其形成与收入确认直接相关。例如,某科技公司向客户交付软件服务并开具发票,即使未收到现金,仍需确认收入并挂账应收账款。
关键特征:
短期性:通常约定1年内的收款期限,属于流动资产;
无票据凭证:不同于应收票据,缺乏书面兑付承诺,依赖客户信用;
风险敞口:若客户违约,需计提坏账准备(如某零售企业因客户破产导致10%应收账款无法收回)。
2.与现金交易的本质区别
现金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应收账款是延迟收款形成的债权。例如,某建材公司以赊销方式向建筑商供货,虽确认收入但资金未到账,需通过应收账款管理保障回款。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从“信用评估”到“周转效率”
1.信用风险管控三原则
事前评估:通过客户财务报表、历史履约记录划分信用等级(如某制造企业将客户分为A/B/C级,分别给予30天/60天/90天账期);
事中监控:定期分析账龄结构(如某企业发现3个月以上逾期账款占比超20%,立即收紧赊销政策);
事后催收:对逾期客户采取法律诉讼或债务重组(如某贸易公司通过仲裁收回80%坏账)。
2.周转效率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例如,某企业年收入2000万元,应收账款平均余额500万元,周转率4次/年,反映资金回笼效率;
健康标准:行业均值对比(如零售业周转率通常高于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