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的购买价款​​是《初级会计实务》中存货初始计量的核心要素。​​存货的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存货的购买价款是什么?  通俗地说,它就像企业采购物资的“裸价”——仅包含商品本身的交易金额,不包含可抵扣的税或额外费用。例如,某奶茶店采购珍珠粉圆,发票注明“珍珠价款1万元,增值税1300元”,则购买价款仅为1万元,增值税需单独计入“应交税费”科目。这一概念是初级会计考试的高频考点,考生需精准掌握其边界与实务应用场景。
  购买价款的三大核心要点
  ​​1.不含可抵扣增值税:价税分离原则​​
  ​​一般纳税人处理​​:可抵扣增值税不计入购买价款。
  案例:某手机厂采购屏幕组件,发票金额113万元(含税)。若增值税率13%,则购买价款为100万元,13万元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例外​​:因不可抵扣增值税,需将含税全额计入存货成本。例如蛋糕店(小规模)采购面粉支付含税价11.3万元,则存货成本按11.3万元确认。
  ​​2.商业折扣与现金折扣的差异化处理​​
  ​​商业折扣​​(如批量采购优惠):需直接从购买价款中扣除。
  咖啡豆原价10万元,因采购超1吨享9折优惠,则购买价款为9万元。
  ​​现金折扣​​(如“2/10,n/30”):不影响初始确认,实际享受时冲减财务费用。
  某企业采购原材料付款时享受2%现金折扣(原应付100万元,实付98万元),购买价款仍按100万元确认,2万元折扣贷记“财务费用”。
  ​​3.外币交易的汇率选择​​
  ​​规则​​:按交易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本位币,不追溯调整。
  案例:某玩具厂进口塑料粒子,合同价10万美元。签约日汇率7.0(成本70万元),若入库日汇率升至7.1,仍按70万元确认购买价款,汇率差异计入“财务费用”。
  购买价款与整体采购成本的关系
  ​​1.采购成本的“三足鼎立”结构​​
  存货采购成本由三部分构成:
  ​​购买价款​​:商品本身的价格;
  ​​相关税费​​:不可抵扣的关税、消费税等(如进口红酒支付30%消费税);
  ​​其他归属费用​​:运输费、合理损耗、入库前整理费。
  ​​关键区别​​:购买价款仅对应商品标价,而采购成本是价、税、费的总和。
  ​​2.实务中的成本边界划分​​
  ​​可计入情形​​:
  合理损耗(如煤炭运输蒸发3%,总成本不变但单位成本上升);
  入库前质检费(如冷冻牛肉的检疫费)。
  ​​不可计入情形​​:
  采购员差旅费(计入“管理费用”);
  入库后仓储费(计入“管理费用”)。
  ​​3.商品流通企业的特殊规则​​
  ​​进货费用处理​​:
  ​​大型超市​​:运输费可按存销比例分摊(已售商品费用进成本,未售部分计入存货);
  ​​小型便利店​​:小额进货费直接计入“销售费用”简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