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是《初级会计实务》中企业日常经营的核心资产类型。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货是指什么  通俗地说,它就像企业的"待售物资储备库"——从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所有准备销售或正在加工中的物资都属于存货。例如,某奶茶店冰柜中待售的成品奶茶、后厨存放的茶叶包和牛奶,均属于存货范畴。
  存货的四大核心类别
  ​​1.原材料:生产的"源头物资"​​
  ​​定义​​: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物资(如布料、钢材、化学试剂)。
  ​​管理要点​​:采购成本含买价、税费、合理损耗(如采购100吨钢材,运输损耗2吨按98吨分摊成本)。
  案例:家具厂采购木材,发票价10万元+运输费5000元,入账价值10.5万元。
  ​​2.在产品:未完工的"半成品"​​
  ​​定义​​:正在加工但尚未完工的产品(如汽车厂装配中的发动机、服装厂缝制一半的西装)。
  ​​计价规则​​:成本=投入材料+人工+分摊制造费用。
  案例:某电子产品厂半成品成本计算:
  材料费:50元/件
  人工费:30元/件
  制造费用:20元/件
  在产品成本:100元/件
  ​​3.产成品:待售的"最终商品"​​
  ​​定义​​:已完成生产流程可对外销售的商品(如手机厂包装好的手机、面包店烤好的面包)。
  ​​成本构成​​:材料费+人工费+制造费用+委托加工费。
  ​​4.周转材料:反复使用的"工具包"​​
  ​​定义​​:可多次使用但价值较低的工具(如包装箱、维修工具、劳保用品)。
  ​​摊销方法​​:
  ​​一次转销​​:价值500元以下的工具直接计入成本(如螺丝刀);
  ​​分次摊销​​:价值较高工具分12个月摊销(如2000元检测仪器)。
  ​​5.委托加工物资:外协加工的"在途品"​​
  ​​定义​​: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或半成品(如珠宝公司将金块委托加工厂制成首饰)。
  ​​成本构成​​:原材料成本+加工费+往返运费。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企业可选用以下方法: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方法​ ​操作逻辑​ ​适用场景​
​先进先出法​ 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 食品、药品等保质期敏感品
​加权平均法​ 按月计算平均单价=(期初成本+本期入库成本)/总量 标准化的工业品
​移动平均法​ 每次入库后重新计算平均单价 ERP系统完善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