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长期持有:投资回报周期长
非流动资产服务于企业的长期战略,持有时间通常超过一年。例如:
固定资产:某汽车制造厂投入1亿元建设的生产线,预计使用10年,每年生产汽车创造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某科技公司持有子公司60%的股权,计划通过长期经营获取分红和增值收益。
实务要点:初级会计考生需注意,若资产因持有待售(如计划出售的闲置设备)转为短期用途,需重新分类为流动资产。
2.流动性低:变现速度慢
非流动资产难以快速转化为现金,例如:
无形资产:某生物科技公司的药品专利估值5亿元,但需通过药品上市后才能逐步实现收益。
反向案例:企业将未完工的在建工程误列为流动资产,导致财务报表流动性虚增。
易错警示: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如待处置的旧设备)需单独列示,且停止计提折旧。
3.价值持久:支撑企业长期发展
非流动资产通过长期使用或投资创造价值:
生产性生物资产:某农场养殖的奶牛群,通过产奶和繁殖持续创造收入。
投资性房地产:某企业持有的写字楼,通过租金收入和房产增值实现长期收益。
非流动资产的四大主要类型
1.固定资产:看得见的“硬实力”
定义: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有形资产,如厂房、设备、运输工具等。
案例:某食品加工厂购入价值500万元的自动化生产线,按10年计提折旧。
易错点: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在建工程需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
2.无形资产:藏在账本里的“软黄金”
定义:无实物形态但能创造经济利益的资源,如专利、商标、软件著作权等。
案例:某互联网公司自主研发的APP算法估值2000万元,按10年摊销。
实务警示:自主研发技术的研究阶段支出需费用化,仅开发阶段符合条件的可资本化。
3.长期投资:布局未来的“战略棋”
定义:持有超过一年的股权、债权等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某集团控股子公司80%的股份,按权益法核算投资收益。
债权投资:某企业购入5年期国债,按摊余成本计量并确认利息收入。
4.递延所得税资产:税务规划的“缓冲器”
定义:因税法与会计差异形成的未来可抵扣税款。
案例:企业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税法不认可),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税率25%)。
非流动资产的三大核算与管理要点
1.初始计量:按历史成本入账
固定资产:购入成本包括买价、税费、运输安装费等。
无形资产:外购专利按实际支付价款入账,自主研发专利按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
2.后续计量:折旧、摊销与减值
折旧与摊销: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如直线法),无形资产按受益期摊销。
减值测试:若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如长期亏损的子公司股权),需计提减值且不得转回。
3.持有待售资产:特殊处理规则
终止确认: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如待处置旧设备)需停止折旧,按公允价值减去出售费用后的净额计量。
列报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且相关损益需区分“持续经营”与“终止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