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产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运营效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四条,资产按流动性分为以下两类:
1.流动资产:1年内变现的“应急资金”
流动资产是企业日常经营的“血液”,主要包括:
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等可立即支付的资源。
案例:某制造企业账户存款500万元,可随时用于采购原材料或支付工资。
应收账款:客户赊购商品后未支付的款项。
案例:某电商平台“618”促销后,待收货款200万元(需在30天内回款)。
存货: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等。
案例:某食品厂库存面粉100吨,预计1个月内加工为成品销售。
实务要点:初级会计考生需注意,预付超过1年的租金(如3年)需归入“长期待摊费用”,不属于流动资产。
2.非流动资产:长期持有的“赚钱工具”
非流动资产支撑企业长期发展,常见类型包括:
固定资产:厂房、设备等使用超过1年的有形资产。
案例:某汽车厂价值2000万元的生产线,预计使用10年。
无形资产:专利、商标等无实物形态的资产。
案例:某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AI算法专利,估值500万元。
投资性房地产:以出租或增值为目的的房产。
案例:某企业持有写字楼一栋,月租金收入15万元。
易错点:企业计划购入但未付款的设备,因交易未完成不能确认为资产。
按形态分类:有形与无形的“资产江湖”
资产形态直接影响其管理和计量方式,具体分为:
1.有形资产:看得见摸得着的“硬实力”
固定资产:如机器、车辆、仓库。
存货:如零售商的服装库存、建筑公司的钢材。
案例:某物流公司拥有50辆卡车,每辆价值30万元,总资产1500万元。
2.无形资产:藏在账本里的“软黄金”
知识产权:专利、著作权、商标权。
商誉:企业并购时支付的超额溢价。
案例:某饮料公司的品牌商标估值10亿元,占其总资产的40%。
实务警示:自主研发技术的支出需区分研究阶段(费用化)与开发阶段(资本化)。
按特殊用途分类:行业专属的“资产密码”
不同行业因业务特点衍生出独特资产类别:
1.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企业的“生长资本”
定义:用于生产的动植物资源,如果树、奶牛等。
案例:某牧场养殖的500头奶牛,每日产奶创造收入2万元。
2.金融资产:投资机构的“核心武器”
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
债权投资:长期持有的国债、企业债。
案例:某基金公司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市值1亿元,按公允价值计量。
3.递延所得税资产:税务规划的“缓冲垫”
定义:因税法与会计差异形成的未来可抵扣税款。
案例:企业计提坏账准备100万元,税务不认可,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税率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