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采购类应付账款:商品交易的核心负债
应付账款的主体是因采购商品或原材料形成的债务。例如,某制造企业向钢材供应商采购50吨钢材,总价80万元(含税),合同约定30天后付款,此时应付账款即为80万元。
关键内容:
含税价款:包括商品价格及增值税(如13%税率);
代垫费用:供应商代垫的运费、保险费等(如外贸企业应付账款中包含货款200万元+代垫运费5万元);
暂估入账:若发票未到但货物已验收,需按暂估价入账,下月冲回(如月末暂估原材料50万元)。
2.服务类应付账款:劳务与技术的待付成本
企业因接受外部服务产生的待付款项也属于应付账款,例如:
技术服务费:某科技公司委托外部团队开发软件,应付未付的10万元开发费;
维修保养费:酒店支付空调维修公司3万元,约定45天后结算。
应付账款风险管理
1.信用政策设计三原则
事前分级:根据供应商信用评级设定账期(如A级供应商可获90天账期,C级仅30天);
事中监控:利用ERP系统追踪账龄,预警逾期风险(如某企业发现账龄超90天的应付账款占比15%,紧急调配资金);
事后协商:对逾期债务协商分期或折扣结算,避免法律纠纷。
2.资金周转优化策略
延长账期:通过谈判将平均付款周期从45天延长至60天,缓解现金流压力;
利用现金折扣:在折扣期内付款降低财务成本(如2%折扣可节约2万元/100万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