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可变现净值<成本→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例如:某服装厂库存一批衬衫,成本50元/件,因款式过季,预计售价仅40元/件,销售还需运费2元/件。可变现净值=40-2=38元(<成本50元),则每件需计提跌价准备12元。初级会计考生需重点掌握该方法的逻辑与实务操作。
可变现净值的计算逻辑:从“预计售价”到“实际到手金额”
可变现净值(Net Realizable Value,NRV)的本质是“现在卖掉存货,最终能拿到手的钱”,其计算需分三步:
1.区分存货用途:决定计算方式
直接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
NRV=估计售价-销售税费-销售费用
案例:超市临期牛奶进货价5元/盒,现促销价3元/盒,销售需支付人工及宣传费0.5元/盒,则NRV=3-0.5=2.5元。
需加工的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
NRV=产成品估计售价-至完工成本-销售税费
案例:家具厂库存木料(成本50万元),若加工成柜子需人工费20万元,柜子预计售价80万元,销售税费5万元,则NRV=80-20-5=55万元。
2.确定“估计售价”的三大规则
规则1:有合同按合同价
若存货对应销售合同,按合同价计算(即使市场价更低)。
案例:奶茶店签订合同以15元/杯供应100杯奶茶,即使市场价跌至10元/杯,合同内100杯仍按15元计算NRV。
规则2:无合同按市场价
无合同存货按当前市场一般售价计算。
规则3:合同量外部分单独算
若存货数量多于合同量(如生产了150杯奶茶,合同仅100杯),则超出50杯按市场价10元计算。
3.关键注意事项
不承认“未来升值”:哪怕预测茅台明年涨价,NRV仍按当前市价计算。
以“可靠证据”为基础:如销售合同、市场价格数据库、生产技术资料等,禁止主观臆测。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实务对比:三类场景分析
场景1:直接出售的存货——库存商品贬值
某电器商库存100台电风扇(成本120元/台):
市价下跌:因新型号发布,旧款售价降至100元/台;
销售成本:运费+平台佣金=15元/台;
NRV=100-15=85元(<成本120元)→每台计提跌价准备35元。
场景2:需加工的存货——原材料价值依附于产成品
服装厂库存高档布料(成本30万元):
若加工成西装:
西装成本=布料30万+加工费40万=70万元;
西装售价=110万元,税费10万元→NRV=110-10=100万元(>成本70万)→布料不计提减值;
若西装市场崩盘:
西装售价跌至60万元→NRV=60-10=50万元(<成本70万)→布料NRV=50-40=10万元(<成本30万)→计提跌价准备20万元。
场景3:特殊存货——可变现净值归零
当存货出现以下情形时,NRV直接归零,需全额计提减值:
已霉烂变质(如受潮失效的中药材);
过期且无转让价值(如过期药品);
生产中不再需要且无使用价值(如淘汰型号的零件)。
会计处理:动态计提与转回机制
计提条件:当存货成本>NRV时,差额计提跌价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转回规则:若价值回升(如市价反弹),可在原计提额度内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