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至完工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它是存货减值测试的核心指标,也是《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重点考点,初级会计考生需熟练掌握其计算规则与应用场景。

1.直接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
公式:估计售价-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案例:某服装厂库存衬衫成本50元/件,市场售价80元,但需支付运费和税费10元/件,可变现净值=80-10=70元。
特殊规则:
有销售合同:按合同价计算(如手机厂商签订100台订单,合同价1500元/台,则按1500元计算);
无合同或超合同数量:按市场价计算(如手机库存120台,超出的20台按市价1300元/台计算)。
2.需加工的材料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
公式:产成品估计售价-后续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税费
关键原则:需先判断产成品是否减值:
若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按成本计量;
若产成品可变现净值 < 成本→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案例:某钢厂铁矿砂成本1000元/吨,加工成钢材需200元/吨,钢材售价900元/吨,销售费用50元/吨。铁矿砂可变现净值=900-200-50=650元/吨。
3.特殊资产(如退货品、固定资产)
公式:修复后售价-修复成本-销售费用
案例:电商退货的电子产品,修复后售价1000元,修复及销售费用100元,可变现净值=900元。
规则总结:
证据链优先(需提供市场报价单、合同等);
不考虑未来涨价可能(如囤积芯片不得拒绝计提减值);
谨慎性原则(宁可低估,不高估)。
实务应用:企业如何管理可变现净值?
1.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计提条件:成本 > 可变现净值(如成本100万元的手机,可变现净值80万元,计提20万元减值准备);
转回条件:价值回升且影响因素已消失(如市场需求恢复)。
分录示例:
借:资产减值损失2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200,000
2.业财协同决策
场景 | 管理动作 | 案例 |
---|---|---|
销售端策略调整 | 滞销品降价清仓 | 超市生鲜每晚8点后打折,避免全损 |
生产端优化 | 停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产品 | 服装厂淘汰过时款式,转向新品研发 |
库存动态监控 | 每季度复核积压超6个月存货 | 制造业建立“红黄绿”库存预警机制 |
采购部:提供原材料市场报价单;
生产部:核定后续加工成本明细;
财务部:留存销售合同、保险定损报告等文件。
风险提示:若未按规则计提减值(如因预期涨价而拒提),将导致利润虚增和审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