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减值​​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账面成本​​时,按差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存货需遵循​​“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原则计量,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反映资产价值。
存货减值是什么?  存货减值的核心判断标准:5种情形需计提
  企业需在以下情形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市价持续下跌且无回升希望​​(如电子产品因技术迭代价格暴跌);
  ​​原材料生产的产成品成本高于售价​​(例:某服装厂面料成本100元/件,但成品仅售90元/件);
  ​​产品更新换代导致原材料失效​​(例:手机厂商库存的旧型号芯片因新产品发布而滞销);
  ​​市场需求变化致商品过时​​(例:流行色转变使某批次染料贬值);
  ​​其他实质性减值证据​​(如自然灾害导致存货毁损)。
  ​​注意​​:若存货已霉烂变质、过期或无转让价值(如食品过期),需全额计提减值。
  存货减值的会计处理:3步操作流程
  ​​1.计提跌价准备​​
  ​​分录​​: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存货跌价准备”。
  ​​示例​​:A公司期末库存商品成本500万元,可变现净值420万元,计提80万元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8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800,000
  ​​2.转回已计提准备​​
  若减值因素消失(如存货市价回升),可在原计提金额内转回: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结转已售存货的跌价准备​​
  销售存货时,需同步结转对应跌价准备,冲减主营业务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已计提部分)
         贷:库存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