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现净值是指资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预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它是会计要素计量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适用于存货的期末计价和资产减值测试,是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之一。
可变现净值是什么
  可变现净值的计算方法与实务案例
  1.​​基本公式与分类计算逻辑​​
  ​​公式​​:
  可变现净值=预计售价−至完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分类场景​​:
  ​​直接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
  若存在销售合同,以合同价格作为预计售价;超出合同数量的部分按一般市场价格计算。
  ​​案例​​:某服装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销售衬衫100件,单价150元/件,超出合同的50件按市场价120元/件计算。若销售费用为10元/件,税费5元/件,则合同内可变现净值为150−10−5=135元/件,超出部分为120−10−5=105元/件。
  ​​用于生产的原材料​​:
  需结合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判断。若产成品减值,原材料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案例​​:某制造企业库存钢材成本80万元,若加工为钢板的预计售价为150万元,但需追加成本60万元及销售费用15万元,则钢材可变现净值为150−60−15=75万元,需计提跌价准备5万元。
  2.​​初级会计实务高频考点​​
  ​​判断题​​(真题改编):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
  ​​答案​​:正确。需注意可变现净值需以“可靠证据”为基础,如市场价格波动或合同变更。
  ​​多选题​​):
  “下列属于可变现净值计算范畴的是?”
  ​​答案​​:合同价格、完工成本、销售费用;​​易错选项​​: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的应用场景
  ​​存货期末计价与资产减值测试​​
  ​​存货计价​​: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体现会计谨慎性原则。
  ​​案例​​:某新能源汽车企业旧款车型成本15万元/辆,因技术迭代预计售价降至12万元/辆,扣除销售费用1万元/辆后可变现净值11万元,需计提跌价准备4万元/辆。
  ​​应收账款坏账评估​​:结合客户信用风险调整可变现净值。
  ​​案例​​:某电商平台对逾期客户应收账款150万元评估发现可变现净值仅100万元,需计提坏账准备50万元。
  高频易错点与备考策略
  1.​​混淆计量属性的典型错误​​
  ​​误用历史成本​​:将存货账面成本直接与可变现净值对比,忽略完工成本与税费。
  ​​错误分类​​:将用于生产的原材料直接按市场价格计算,未结合产成品价值判断。
  2.​​真题强化与工具推荐​​
  ​​对比表格​​:制作“历史成本vs可变现净值”对比表,标注定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