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计提条件: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的比较
存货跌价准备仅在“成本>可变现净值”时计提。若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则无需计提(或需转回前期准备)。
关键触发情形:
市价持续下跌(如电子产品因新品发布价格腰斩);
存货过时或毁损(如食品变质、服装过季);
产成品成本高于售价(如某型号手机生产成本高于促销价)。
2.可变现净值(NRV)的三种计算场景
不同存货类型需采用差异化的NRV计算方式:
直接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
NRV=估计售价-销售税费-销售费用
案例:某超市临期牛奶成本10元/箱,促销价8元/箱,销售费用2元/箱,则NRV=8-2=6元。若成本10元>6元,每箱需计提4元跌价准备。
需加工的存货(如原材料、半成品):
NRV=产成品估计售价-至完工成本-销售税费
案例:家具厂库存木料成本50万元,加工成柜子需人工费20万元,柜子售价80万元,税费5万元。若柜子NRV=80-5=75万元>成本70万元(木料50万+加工20万),则木料不计提减值;若柜子市价暴跌至60万元,则木料NRV=60-20-5=35万元(<50万),需计提15万元跌价准备。
3.计提方法的选择
根据存货特性选择三种方法:
单项计提法:重要且独特的存货(如高端设备、定制产品);
分类计提法:数量多、单价低的存货(如文具、螺丝钉);
总体计提法:同地区同用途的存货(如某品牌系列商品)。
不同形态存货的计提逻辑
1.原材料:价值依附于产成品
原材料是否计提减值,取决于其生产的产成品是否贬值:
若产成品NRV≥成本:原材料按成本计量,不计提减值;
若产成品NRV<成本:原材料NRV需按产成品NRV倒推计算。
案例:某电子厂芯片原材料成本50万元,若加工为手机需成本30万元,手机NRV=100万元>总成本80万元,则芯片不计提;若手机NRV跌至60万元(<80万元),则芯片NRV=60-30=30万元,计提20万元跌价准备。
2.半成品:需预估完工成本
半成品的NRV计算需扣除“至完工的追加成本”:
案例:服装厂半成品旗袍成本40万元,若完工需缝制费10万元,旗袍售价70万元,税费7万元,则NRV=70-10-7=53万元(>40万元),不计提减值;若旗袍因需求减少售价跌至50万元,则NRV=50-10-7=33万元(<40万元),需计提7万元。
3.特殊情形:NRV归零的强制计提
当存货出现以下情况时,NRV视为零,需全额计提减值:
已霉烂变质(如药企受潮失效的中药材);
过期且无转让价值(如化妆品过期);
生产淘汰且无用途(如旧型号零件)。
实务操作流程
1.四步操作流程
识别减值迹象:
资产负债表日评估存货状态(如市价、供求变化);
测算可变现净值:
依据可靠证据(销售合同、市场数据库)估算售价与费用;
计算跌价准备金额:
跌价准备=存货成本-NRV(结果需≥0);
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