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生产成本由两类费用构成,缺一不可:
1.直接材料:看得见的物质投入
定义: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组成部分的原材料、零部件成本。
案例:
家具厂生产沙发的实木框架、布料;
手机制造商的主板、屏幕;
建筑企业的钢筋、混凝土。
特点:能通过领料单直接追踪到具体产品(如沙发生产工号S101领用木料1.5m³)。
2.直接人工:可计量的劳动投入
定义:直接参与产品生产的一线工人薪酬,包括工资、社保及计件奖金。
案例:
服装厂缝纫工的计件工资(每件衬衫20元);
汽车装配工人的时薪(40元/小时×装配工时);
面包师烘焙产品的月薪。
特点:人工成本与特定产品产量直接相关(如装配一台车耗10工时×50元/时=500元)。
常见误区:
错误案例:某工厂将车间主任工资(制造费用)计入直接人工,导致每台设备成本虚增30%;
正确处理:仅限直接操作工人的薪酬。
核算逻辑:三步实现"精准归集"
1.单据凭证:追踪成本的"路线图"
直接材料:领料单需标注产品型号、工号(如"A型号电机领用漆包线100kg");
直接人工:工时记录卡关联具体产品(如"B生产线工人小王为S101订单记录工时8小时")。
2.会计处理:科目归集的"双轨制"
归集分录: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
公式:
单位直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总成本+直接人工总成本)÷完工产品数量
优化策略:成本管控
直接材料降本:
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如某家具厂锁定木材价格3年,规避涨价风险);
改进工艺减少废料(如优化切割方案使板材利用率从70%升至85%)。
直接人工提效:
技能培训缩短操作时间(如培训后装配工时从1小时降至45分钟);
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如引入机械臂,焊接效率提升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