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借款是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作为《初级会计实务》的核心考点之一,初级会计考生需深入理解该知识点。
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借款项目  ​​长期借款的核心概念
  ​​1.定义与法律定位​​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为获取固定资产、扩大生产等长期资金需求,借入的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例如,某制造企业向银行借款500万元购置新设备,约定5年后还本付息,这笔借款即属于长期借款。
  ​​2.会计科目设置​​
  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借款单独列示于“非流动负债”项下,科目编号为“2501”。其核算内容包括本金、应付利息及汇兑差额,需按贷款单位和币种设置明细账。例如,企业借入美元长期借款时,需按汇率变动调整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财务费用或资产成本。
  ​​3.会计准则要点​​
  ​​利息资本化规则​​: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在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计入资产成本(资本化),之后计入财务费用(费用化)。
  ​​实际利率法​​:利息计算需采用实际利率法,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大时需调整溢折价。
  ​​期借款的三大分类与实务应用场景​​
  ​​1.按还款方式分类​​
  ​​分期付息到期还本​​:每月/年支付利息,到期一次性偿还本金。例如,房地产企业开发楼盘时常用此类借款,便于匹配项目现金流。
  ​​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本金与利息均在到期日支付,常见于中小企业短期周转资金需求。
  ​​分期偿还本息​​:按约定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如设备融资租赁中的长期借款。
  ​​2.按借款用途分类​​
  ​​固定资产借款​​:用于购置厂房、设备等,利息可资本化。例如,某食品厂借款2000万元新建生产线,建设期利息计入“在建工程”。
  ​​经营周转借款​​:用于日常运营,利息直接计入财务费用。如零售企业为补充流动资金借入的长期贷款。
  ​​3.按币种分类​​
  ​​人民币借款​​:国内企业主流选择,核算简单。
  ​​外币借款​​:涉及汇率波动风险,需按期末汇率调整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汇兑损益。例如,外贸企业借入美元借款,若人民币贬值将增加还款成本。
  ​​实务案例​​:某科技公司借入3年期美元借款100万美元(汇率7.0),第一年末汇率变为7.2,需调整长期借款账面价值20万元(100万×0.2),计入财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