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业务模式明确
债权投资的业务模式是“持有至到期”,即企业购买债券后,计划长期持有直至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例如,某能源企业购入面值1,000万元、票面利率4%的5年期国债,每年收取40万元利息,到期收回本金。这种模式下,企业不会中途出售债券,而是通过稳定利息收入实现收益。
2.以摊余成本计量
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需按“实际利率法”逐年调整,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以A公司为例:2024年其以1,000万元购入5年期国债,到期收回1,500万元。计算实际利率为8.45%,首年确认投资收益84.5万元,债券账面价值调整为1,084.5万元。第二年继续以调整后的金额计算利息,直至到期。
3.风险与收益稳定
债权投资通常对应政府债券、高信用评级企业债券等低风险资产,收益固定且可预测。例如,某零售企业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票面利率5%,到期前每年稳定获得利息,本金到期全额返还。
债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1.报表填列规则
债权投资需列示在资产负债表“非流动资产”项下,并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反映。例如,B公司2024年债权投资账面价值为15亿元,其中包含国债、银行债券等。
2.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区分
交易性金融资产:以短期交易获利为目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其他债权投资:可能中途出售,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债权投资:仅以收取本息为目标,按摊余成本计量,不涉及公允价值调整。
3.特殊情况的处理
若债权投资剩余期限不足1年,需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例如,某企业购入的3年期国债还剩6个月到期,需调整至流动资产项下。
案例解析:某制造企业购入5年期公司债,初始确认金额1,050万元(面值1,000万元+溢价50万元)。首年按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账面价值调整为1,084.5万元,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债权投资与其他金融资产的区别
1.与股权投资的本质差异
债权投资:本质是“借钱收息”,收益固定且优先于股东分配。例如,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稳定,到期本金有保障。
股权投资:本质是“入股分红”,收益随企业经营波动,风险较高。
2.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对比
持有目的:债权投资以长期持有为目标;交易性金融资产以短期买卖赚取差价为目标。
会计处理:债权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3.与长期应收款的界限
长期应收款通常涉及附加条件(如按项目盈利比例分成),而债权投资的收益仅依赖合同约定的本息。例如,某企业向合作方提供资金,若约定“盈利后按30%分成”,则需归类为长期应收款而非债权投资。